近年来,被查处的腐败官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经济上贪得无厌、疯狂敛财的同时,在生活作风上腐化堕落、荒淫无度,沉溺于灯红酒绿,流连于声色犬马,包二奶、养小蜜、嫖娼狎妓,大搞“性腐败”。无论是前些年被查处的胡长清、成克杰、孟庆平,还是近期被揭露的邱晓华、刘志华都是财色双贪的典型。
令人奇怪的是,“性腐败”大都是由重大经济问题带出来的。纪检监察机关在通报案情时,大量篇幅强调经济方面的贪污受贿问题,对生活作风问题,只是以生活腐化、道德败坏等字眼点到为止,并不公布详情细节。生活作风问题几乎被重大经济犯罪事实所淹没、被忽略不计,成了经济犯罪的“陪衬物”。是对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没有约束吗?当然不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有着严格的要求。违犯了条例规定,从警告到开除党籍,处理条款严格而又分明。然而,在近年来的反腐败实践中,真正因生活作风问题被查处的腐败官员却是寥寥无几。
“性腐败”为何会愈演愈烈、得不到及时查处?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行为隐蔽监督缺失。无论是养情妇、包二奶、还是嫖娼狎妓,大都是私下进行,很少有无所顾忌、明目张胆的公开行为。这种苟且活动即使有人知道,也仅限于身边人、知心人、铁哥们,没有特殊情况不会被检举揭发。由于监督手段缺失,致使个别腐败官员已经发展到妻妾成群、开始用MBA知识管理情妇团队的地步,当地的组织纪检部门却仍然没有察觉。二是证据难取查处困难。当然,腐败官员搞“性腐败”也绝对不会滴水不漏,有的人行为不检点群众早有耳闻,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查处起来难度很大。除非是小姐敲诈、情人反目、二奶造反,否则大都是查无实据。因此,对待这类问题,一般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三是认识上存在偏差。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导致了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一些人对婚外情、性解放等错误行为持姑息纵容的态度。认为领导干部应当统揽全局,想大事、抓大事,只要立场对头,政绩突出,生活作风上放松一点无伤大雅。有的甚至把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当作“小事小节”不管不问,懒得去追究。
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对领导干部的“性腐败”监督不力、放任纵容、处理不及时,以至于发生了重大经济问题,才被拔出“萝卜”带出“泥”,来充当经济犯罪的“点缀”和“陪衬”。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领导干部蜕化、腐化,十有八九是从生活作风不良、情趣低下开始的。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常常从官员的生活、交际、娱乐圈入手,精心设下各种陷阱,把他们拖下水。防止腐败的侵蚀,生活作风是第一道防线。只有管住、管好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把欲望的冲动、贪婪的邪念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防止领导干部犯更大的错误。
最近,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切实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的要求,很有现实意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必须严格要求,大胆管理,从细微处抓起,从生活作风等小事小节上抓起。
文章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