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对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和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贯彻五大发展理念,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铁一般的担当,只有大担当,才能干大事。担责为山,担当如铁,这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
铁一般担当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履行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看干部主要就是‘肩膀’,看能不能负重,能不能‘超负荷’。”历史上一时一事的担当常有,而“铁一般”的担当不常有。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事业之基、职责所系,体现了对职责使命的敬重和执着,对责任的承担与坚守。当前,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境界,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切实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协调处理好发展中的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精神会国防建设等方面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必须保护发展环境,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必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中必须自觉强化担当意识,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职责使命为重,做到心中有方向,肩上有道义,始终有责任,在位敢为、在位先为、在位有为,守土尽责。要自觉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保守心态,“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宁可少干事、希望不出事、无视职责的“甩手掌柜”,宁可不作为、也不犯错误、只当四平八稳的“太平官”等为官不为的现象划清界限,把敢于担当、干净干事作为自觉追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向“为官不为”的行为亮剑,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到敢于担当,以上率下、敬业奉献,奋发有为。
铁一般担当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胆识豪气。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新形势下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大责任和大担当,有担当要实干,在实干中要求真,在求真中要务实。领导干部的勇于担当、率先垂范是最有效的激励和鞭策。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干部群众就是凭借着敢做敢为的革命干劲和探求真理的求实作风,跑遍全县查风口、探流沙、追洪水,寻求治理自然灾害的科学方法,终于找到了种植泡桐治理“三害”的良策,从根本上改变了兰考的面貌。还有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和孔繁森“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担当精神等等。大责任大担当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形象的体现,也是领导干部敢闯敢为胆识的体现。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的所作所为说明,领导干部的担当,不仅在于带领群众攻坚克难的胆气,还体现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具有挺身而出的豪气。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因此,有担当就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铁一般担当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规守纪。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我们党担负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艰巨,遇到的困难、挑战和风险更加严峻。当前,有的干部对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在认识上有偏差,把“干净”与“干事”、“改作风”与“敢担当”人为地对立起来,认为“为官不易”、“规矩多了、工作也不好干了”,甚至有的“为了不出事,也不愿干事”。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遵规守纪,因为守纪律、讲规矩是做好工作、干好事业的前提和基础,遵规守纪与担当负责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遵规守纪不是墨守成规,也不是禁锢思想,而是为党员干部担当负责、敢做敢为提供了明确的边界和底线,保障党员干部能更好地干事创业、不出事、干成事。我们都知道,党规党纪体现着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是管党治党的尺子,也是党员干部不可逾越的底线,越过了就要严肃追究其责任,就要付出代价。因此,党员干部一定要时刻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要毕生修炼在大是大非和关键时刻严守党纪国法的意识,筑牢思想之篱、党性之堤、权力之笼,炼就百毒不侵之身,增强敢于担当的底气和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