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时期,陕西省渭南市许多县(市、区)的同志发现,市领导到下面检查工作时,要求县级领导汇报工作的重点必须是以增加群众收入、解决上学难、看病难问题这三件大事为主要内容的和谐工程的落实和进展情况。据介绍,在近期进行的工作督察中,这些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关乎渭南和谐发展的大事在各县(市、区)和各部门都被放在了头等重要位置。
渭南市委、市政府通过调研认识到,增加城市居民收入主要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要靠工业化,靠农业产业化、特色农业、畜牧业和劳务输出。为此,渭南市委、市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连续三年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壮大“龙头企业”,增加就业岗位。三年来,该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7.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农村,华县的大棚蔬菜、富平的柿子、韩城的花椒、临渭区的奶牛养殖等特色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也使农民收入出现了较快增长。
针对学校生源“吃不了”与“吃不饱”现象并存、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问题,渭南市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环境,平衡教学资源,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同时,该市把严查乱收费行为作为解决上学难的重要手段,制定印发了《关于对教育乱收费的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违规收费的具体行为和责任追究对象,并先后组织对66起教育乱收费案件进行了查处,处理责任人5人,清退违规资金30万元。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渭南市按照“深化改革、规范医疗、服务群众、减轻负担”的思路,合理配罩各类卫生资源,在4个县(市)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农民达154.2万人。该市政府还将在三年内投资7000万元建设乡镇卫生院,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到诊断、药房、换药打针三室分设。
为了解决群众看病责问题,渭南市卫生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的规定》,要求各医疗机构严格执行药品招投标制度,除了特殊药品外,其他药品100%实行公开采购;严禁各医疗机构在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抬高收费价格;严格实行年度考核一票否决制。自上述措施实施以来,该市患者医药费用平均下降了15%。
(2006年11月28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