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民心工程”建设记事
打印

凝聚众人心

——蒲城“民心工程”建设记事

  

    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医医院住院大楼建设、城区污水处理场等重点工程建设场面如火如荼,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等工程进入实质阶段……这是今年以来陕西省蒲城县实施十件实事取得的成果,它记着决策者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记录着76万建设者的辛勤劳作,记录着干部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对民心工程的支持参与。

深入基层解难题

    今年初,该县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中准确筛选出符合实际的十件实事,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十件实事,如加快交通建设,改善水利条件,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既着眼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要,又着眼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迫切问题。

    承诺,一掷千金;践诺,铁板钉钉。蒲城县政府建立了县长挂牌督办、专人承办的工作责任制,坚持时间与进度同步、质量与进度同抓、效益与质量同求的要求,推动实事全面顺利实施。县长张建军坚持每月听取一次实事进展情况汇报,每季主持一次实事工作讲评,及时调度实事项目资金,排解困难,有力地推动了实事进程。真抓实干,上行下效。各级为民办实事的热情高涨。

保障民生第一位

    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蒲城县在财政并不宽余,甚至有些紧张。县委书记惠进才常说“再苦不能苦群众!”天下民为本,财聚于民则用于民。在蒲城,“保障民生”成了财政流向的根本原则。凡是关于民生方面的政策与资金,该县始终坚持“一分不少,一个不欠”的原则,在解决民生问题时,确保政策到位、资金到位。

    今年1—8月,该县共安排社会保障资金720万元,再就业资金780万元,缓解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问题。发放城镇低保金745.76万元,使8717人次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发放农村低保资金6913万元,为40100人次农村困难群众提供了生活帮助。高达3073.17万元民生方面的投入,已占蒲城县地方财政支出的52.8%。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县财政每支出一块钱,就有五角多用在群众身上。

架通心桥 得民心

    “铺下的是路,树起的是碑,架通的是桥,连接的是心。”蒲城县通过兴办实事,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的交通、医疗、教育、社保、通讯等条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截至目前,学生上学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小学初中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标准从2007年的1.5元提高到2元和3元,10所学校的校舍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平稳,参合率达92.34%,平均补偿率达到37%,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城镇新增就业3446人,完成年计划的7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开始起动,城乡低保工作顺利实施,全县48817人享受到城乡低保,共发放低保金1278.61万元。

    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得到加强,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496万元,累计硬化道路101.4公里,渠道衬砌25公里,铺设人饮管道30.4公里,新建校舍2207平方米……

    实事凝聚众人心,实事铺就致富路。蒲城县大办实事,在全县上下形成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

 (2008年9月11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上一条: 山阳 农民有了负担监督卡
下一条: 延安转变机关作风实施“三问”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