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书写忠诚
打印

在闷热的防震棚里,一位作为总指挥长的纪委书记挂着吊瓶运筹帷幄;在民政局的库房里,一位纪检组长正满头大汗地从车上卸下一包包救灾物资;而那位皮鞋上沾满烂泥的纪委办公室主任,刚从农村检查救灾物资发放现场回来……这是67记者在陕西略阳地震灾区见到的一幕幕难以忘怀的镜头。大灾面前,陕西省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受到中央纪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那一刻,他们第一时间赶到群众身边

汶川大地震波及陕西全省,其中汉中、宝鸡受损严重。据有关部门52918时统计数字显示,该省因灾死亡121人,农村倒塌房屋1071万间,城市居民倒塌房屋2812户,直接经济损失达1624亿元。灾难面前,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群众身边,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抗震救灾。

513一大早,陕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郭永平和省纪委副书记龚汉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冒着余震的危险,赶赴宝鸡市受灾严重的虢镇地区,详细察看灾情,看望慰问遇难者家属和伤病员,并就下一步抗震救灾作出部署。省纪委监察厅机关的一位干部告诉记者,灾情发生以来,郭永平已先后4次到重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省纪委其他领导的身影也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灾区。

宝鸡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田筱虎的老家就在略阳县,是陕西的重灾区之一。他顾不上回老家看一眼,地震当天就带领财政、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负责同志急匆匆赶往他负责联系的陇县,察看灾情,指导干部群众迅速展开抗震自救工作。随后的几天里,他先后深入灾情较重的陈仓区、凤县、麟游县等县区,检查指导灾后重建和救灾资金物资发放情况,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之情传递给群众。在抗震救灾的20多天里,始终没有回过家。

这是一件让汉中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卫华终生难以忘怀的事情。地震当晚11点,他冒着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危险,赶到距汉中100多公里外的重灾区略阳县指挥抗震救灾。513一大早,当他带着纪委几位干部来到徐家坪镇徐家坪村上坪组时,站在野外六神无主的群众立即拥了上来,有的抱着王卫华等人痛哭流涕,有人却在高喊:“领导来了、干部来了、我们的救星来了!”这些平时让人不太相信的话,此时此刻,却显得那么亲切,那么真诚,那么有力量。王卫华这位七尺汉子止不住泪如泉涌。他说,“这样的干群关系很多年没有见过了。大灾有大爱,大灾聚人心啊!”而作为汉中市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驻略阳总指挥长的他,近一个月来,每天最多的睡三四个小时,少的只睡二三个小时,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还因劳累过度而晕倒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挂着吊瓶。

“宁强县纪委监察局抗震救灾突击队”的旗帜在宁强的老百姓眼中显得格外鲜艳夺目。这支由20名纪检监察干部组成的突击队不仅协助受灾群众清理危房抢救物资,而且还帮助群众恢复生产。那一碗碗热开水是群众一颗颗滚烫的心,那一句句感激的话表达了群众真挚的情。

在陕西灾区,纪检监察干部个个都是顶呱呱。他们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勇敢顽强,充分展示出了人性的光芒、党性的坚强、真情的温暖、团结的力量。他们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着“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铮铮誓言和庄严承诺。用王卫华的话来说,今天灾区每一个纪检监察干部的表现,在平时都可以当英模。然而,让他们谈谈自己,却你推我我推你,他们当中有的家里房子倒塌、有的孩子高考、有的老父亲去世、有的身体有病,但他们都顾不上,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然而,他们面对记者说的一句话几乎都很相似:“比起灾区基层的纪检干部来,我们这点困难和贡献真的算不了什么!

记者从汉中市纪委提供的一份材料中发现,汉中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抽调193名干部参与察灾救灾,帮助安置群众12000余人,帮助搭建防震棚1640余顶,共协助组织突击抢险队47个,帮助群众转移财产、粮食260余起,涉及28个重灾乡镇208个村。来自陕西省的另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其干部职工为灾区捐款156万余元,交纳“特殊党费”283万元。

灾难面前,执行纪律动真碰硬不手软

大灾面前考验党的作风、大灾面前也考验党的执政能力。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抗震救灾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证?陕西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此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陕西省纪委加强对中央和省委抗震救灾各项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毫不含糊。他们先后下发了《关于严明纪律确保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的紧急通知》和《关于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的纪律规定》,并及时组织力量,对党政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履行抗震救灾领导责任、落实抗震救灾工作部署、执行抗震救灾工作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确保政令畅通。

记者在灾区采访时了解到,这类紧急通知和纪律规定宝鸡市有,汉中市也有,陈仓、宁强、略阳等区县都有。而从时间上看,汉中市纪委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是512当天发出的,在记者见到的同类通知中当属最早。不过制度毕竟只写在纸上,关键是要抓落实。大灾当前,陕西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执行纪律方面动真碰硬不手软。

在陕西地震灾区,纪检监察机关都采用公布举报电话等形式接受群众监督并通过明察暗访加强检查,发现问题严肃查处。汉中市汉台区纪委书记陈心亮对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现在汉中市的大部分居民都住在帐篷里,为了方便群众,我们明确规定所有的公共厕所都要免费对群众开放。有天晚上11点了,群众打电话到我们值班室,说厕所门锁上了。我们立即给城管部门领导打电话,结果两位领导的手机都打不通,后来找到他们局长,然后再找到厕所管理员,两个多小时才把厕所门打开。群众上厕所哪能等两个小时?而抗震救灾期间,领导干部必须24小时保持电话畅通是有明确规定的,因此我们对城管部门的这两位领导都进行了责任追究。按平时看这是不可能的,但大灾当前,执行纪律决不能失之于软、失之于宽。

据汉中市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领导干部擅离职守、工作不力、违反工作纪律案件5起,追究党纪政纪责任4人,对3名干部及时给予批评教育、警示训诫或组织处理。

认真监管,确保救灾款物及时发到群众手上

行驶在西安至汉中的高速公路上,记者看到挂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等各种标语的运输车辆来自全国各地,这些装满全国人民爱心的物资正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救灾款物怎么分发、怎么使用正是全国上下十分关注的大事。切实加强对抗震救灾款物的监管,确保救灾款物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上,陕西省纪检监察机关积极行动。

在及时转发中央五部委《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的同时,成立了以郭永平为组长的陕西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领导小组,向省红十字会、省慈善协会、省民政厅分别派出5名抗震救灾资金监察专员,对抗震救灾款物的接收、发放、使用进行跟踪监督。而由省纪委纪相忠、张毅民、魏燕三位副书记带队,省民政厅、省审计厅、省物价局等单位组成的检查组也奔赴有关地区和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为保证救灾资金物资公平公正发放,宝鸡市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及时介入,参与灾情核查、救灾资金物资发放的全过程监督,市纪委、监察局通过下发通知,明确了“五公开”“六不准”要求。即政策公开、程序公开、款物公开、救助公开、结果公开。不准截留克扣、挤占挪用;不准暗箱操作、欺上瞒下;不准优亲厚友、徇私舞弊;不准降低标准、平均分配;不准滞拨滞留、贻误时机;不准擅自改变用途挪作他用。从519日开始,该市纪委、监察局、审计局抽调28名工作人员组成7个工作组对12个县区资金拨付、款物发放、干部履职情况开展检查,及时纠正漏报、重报和物资发放过程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收回发放给机关单位使用的帐篷45顶。该市凤翔县还聘请了233名村级纪检员监督救灾资金物资的发放,保证了发放的公正公平。

汉中市纪委、监察局公布了三部举报电话,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和纪律规定,让群众参与监督。该市略阳县纪委书记何祥君对记者讲述了他们监督检查的—些方法:首先去民政等部门查其分发救灾款物的账目,然后抽查某个乡镇,到乡镇后先问他收到民政部门发来的数量多少,这就可以证明到民政部门所查的数字准确与否,然后再到村,同样问明乡镇发来的款物数量多少,再深入到农户家中去核对,真正见到了款物才算数。这样的检查方法一般不会出差错。

谁敢对救灾款物伸黑手就一定严惩不贷。略阳县纪委、监察局就严肃查处了4起违反有关规定的案件,对抢领、违规使用救灾帐篷的相关人员给予了纪律处分,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

汉中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杨政国分析目前形势后认为,随着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开始,进入灾区的各种款物将更多,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只有认真履行好职责,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记者一行离开汉中前又遇上一次有感余震。确实,灾区的地震警报还没有解除,灾区重建的路还很漫长,在灾难中经受住严峻考验的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2008612)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上一条: 受灾群众的“主心骨”
下一条: 满心责任与牵挂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