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对陕西的科学发展有建议、有想法,您不妨轻点鼠标,通过网络和书记、省长来个近距离的交流,为陕西科学发展贡献“金点子。”今年10月以来,陕西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开门纳谏、问计于民,为陕西科学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全省各级组织、各行业、各界人士都可以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网上建言三种方式向政府建言。
走出门 寻谏纳言
对于“开门纳谏、问计于民”这一决策,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给予这样的诠释:“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问题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10月初,赵乐际深入到安塞县沿河湾镇侯沟门村,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三问于民”。之后,他又深入宁强县调查研究、慰问受灾群众,征求干部群众对灾后重建和建设新农村的意见和建议。
同期,省长袁纯清在淳化、三原县和临潼区等地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展开调研。袁纯清在实地考察畜牧养殖、粮食生产和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后,与干部群众代表座谈,听取大家在设施农业、农机补贴、农业发展风险基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干部作风等方面的意见。两天时间,袁纯清连续两次召集“金融支持促进陕西发展”、“大型企业加快发展”等专题座谈会,听取金融界和企业界对全省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陕西省直各部门也积极展开调研和问计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进直播间、登陆网站专栏等形式,虚心听取本部门、本系统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全省上下正在形成干部群众为陕西科学发展谋良策,为构建西部强省建真言的良好氛围。广大干部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走下去寻谏、纳言。
聚合力 共言发展
自从开设献计献策专栏以后,西部网就成为全省网民光顾率最高的网站之一。据统计,截止到11月5日,网友留言16541条,点击量已超过300万次。网上收到的建议内容涉及陕西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城乡教育、大学生就业、执法部门依法行政、“三农”问题等,大到“陕西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小到“小区空地是该停车还是该变绿地”。省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说,“这样高的点击率,既充分显现了广大网民的参政意识,更显示出全省各方人士对陕西发展的关注。”
“我们要及时回答网友提出的建议,对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做一个解答”。最近,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和7名处室干部走进西部网直播间,就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互动交流。为了及时解答网民提出的热点问题,省农业厅、教育厅、卫生厅、建设厅、商务厅、科技厅、旅游局等9家单位的负责人先后做客西部网,在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对话和互动,现场回应群众的呼声,听取工作建议。
“我们每天至少要收到500多封来信、来函,而且数字还在不断增加,社会各层面参与的热情很高。”记者从陕西省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了解到,最初的十几天里,每天都有数百封信函和电子邮件、近千条网上建议潮水般涌向“学践办”。据统计,活动开展20多天时间里,通过座谈收集到意见建议4865条,在网上收到有效建议14428条。这样高的参与度、这样大规模的问政活动,在陕西还是第一次。
为确保来自各个渠道的建议及时反馈,陕西省建立了一套规范的信息反馈机制。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相关建议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工作,积极回复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各个部门对于意见建议的办理和落实情况也将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考量标准,对各部门网络答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漠视网民呼声的有关部门还将进行通报。此外,省内主要媒体都开辟专栏,及时刊发群众建议,相关部门还将部分精彩建议整理汇编呈报决策层,确保群众和网民的建议送达有关领导。
重落实 取信于民
商洛市一位农村教师在留言里提出教师津贴迟迟不见落实的意见,令他感到意外的是,他的意见很快就得到有关方面的回应。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都把落实网民的建议放在第一位。根据网民意见,省建设厅确定统筹城乡规划、解决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优化城市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化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全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六大工作重点;省环保局将在渭河沿线建设污水处理厂,并将电子监控网络引入到渭河治污中,争取在2012年让渭河变个样子……
关于这次开门纳谏活动的开展,许多人关心意见建议的采纳和落实,他们表示,问计于民,更要取“信”于民!“问计”的渠道、递交的方式和梳理选择乃至最后决策的过程,都应该让大家看得见、看得清,问计才能问到实处,民众才会愿意掏心窝子说好想法、提好建议。
对于这些“声音”,陕西省委明确要求:一方面要多途径、多渠道做好意见和建议的征集,另一方面要做好建议的梳理汇总、分析研究、答复反馈和采纳落实工作。据悉,该省还将出台一份关于“建立开门纳谏、问计于民,为陕西科学发展献计献策长效机制”的文件,就各方意见建议的受理、回复、采纳、落实等工作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建立一个让广大干部群众能够长期进行建言献策的平台。
(2008年11月13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