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钱的态度彰显人的境界
打印

 

    金钱,即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用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从这个意义上说,金钱便是物质财富或物质利益。对于金钱和财富持何种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应当说,追求财富和物质利益是人的天性,人们追求金钱和财富具有合理性。早在我国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就在《史记·货值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因而,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的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人们对金钱、物质财富自觉或不自觉的追求,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对人来说,金钱是物质生活所必须的,吃、穿、住、用、行,哪一样没有钱都不行。在现代社会,你要生存、生活、发展,就要先去挣钱,把生计问题、看病问题、上学问题等解决好。有了充裕的金钱和财富,人们才能敢花钱,穿时尚服装,佩金戴银,买房子买车,外出旅游,享受社会提供的各种服务。

    也许囿于此,人们往往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和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表面的和形式上的,背后和实质都是为了金钱和财富。即如有人所说,“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 ”

    其实不然,金钱和财富并不是人生追求、人生事业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亲情、友爱、奉献和创造。只是平凡的人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把金钱和财富看得比较重要而已。倘若一个人超越平凡,走出一般人的追求和境界,便会对金钱和财富产生出异常于常人的看法和态度。翻阅一下人类文明史,放眼望去,无论在哪个历史朝代,无论在哪种社会制度下,并不热衷于追求金钱和财富的人,可谓不少。

    在这些人当中,有的人把事业看得高于一切,对金钱和财富淡然处之。像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居里夫人在提炼镭成功后,有人劝她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而居里夫人认为,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把巨额奖金赠送给他人,捐献给社会。

    还有的人,在拥有了金钱和财富之后,并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用于对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如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他建起了有600亿美元的慈善基金会。他曾说,“努力地挣钱,努力地省钱”,就是为了“努力地捐钱”。前不久,比尔·盖茨在接受电视节目记者访问时表示,将把自己58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给慈善基金会,一分一毫也不会留给自己的子女。

    诸如此类,许多人并不怎么看重金钱和财富,他们的最高追求是理想,是科学,是为大众服务,他们的思想和境界不同于常人。也正因为他们有了这种对金钱和财富的超越,才铸就了人格上的高大,闪烁出令人景仰的光辉,并引领着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而这些人对金钱和财富所持有的态度和显示出的高尚境界,对于我们怎样看待、处理金钱与事业的关系,对钱怎样得来,怎样使用,都不无启迪。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艰苦奋斗,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有了保障,实现自身价值有了必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对金钱和财富越是超脱,在人生和事业的其他方面就越是能够取得成功。相反,如果一个人把金钱和财富看得太重,不顾一切,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去捞钱,那么,他在其他方面可能失去的更多。

    《红楼梦》中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谚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倘人为了追究金钱和财富,连生命都可以不要,着实另人深思。看来,人对金钱和财富的多寡、得失,应保持一种豁达的心态,给追求事业和理想,多提供一些心灵空间,让自己的人生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至于钱怎样得来,我们自古就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主张。我们应当通过合法劳动,正当地取得收入。我们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历来坚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追求并带领人民群众都能富裕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当所取得的所有举措,根本目的在于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当今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时代,不论在哪个领域,哪个行业,只要你勤奋工作,努力奋斗,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都会给自己带来相应的经济收入。然而,对党员干部来说,绝不能只为挣钱而活着,更不能为了金钱和财富,而受贿敛财、贪赃枉法。

    人在有了一定金钱和财富之后,更能考验一个人的素质和境界。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没有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钱不知道怎么去花钱。人没有钱,可以通过合法劳动,勤劳致富;但有了钱之后,若不会合理使用,则会使人走向堕落、犯罪甚至毁灭。此类教训,并非鲜见。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相信人们会更加富裕。作为党员干部,应该把钱用于提升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和事业追求等方面。如此,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加充实,才能更有品位。

(2009年6月13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上一条: 商洛动态监管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下一条: 临渭廉政文化进社区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