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侧记
打印

    5月9日,陕西省凤翔县虢王镇汶家村61岁的李德升老人到县纪委反映与邻居庄基纠纷问题,监察局长刘建信接访以后,督促乡镇调解,仅用5天就将拖了3年的“老大难”问题解决到位。事虽不大,却透射出宝鸡市委在整顿干部作风中,下功夫解决干部作风存在的“顽症”,实现干部作风根本转变的缩影。

把脉寻诊,找准问题的“症结”

    2008年10月,宝鸡市委在开展思想大解放、项目大发展活动中,坚持干部作风也是生产力的理念,确立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工作思路。那么,眼前和身边干部工作作风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市委一班人通过“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和问需于民”,从基层干部群众中了解到“会议文件繁多,干部作风飘浮,行业风气不正”的问题,像久治不愈的“牛皮癣”,这个“顽疾”不解决,市委决定的各项发展决策就很难落到实处。

    “症结”找准后,市委、市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明确“五个不准”切实改进会风文风的通知》、《关于落实“四不准”改进机关作风的通知》等四项制度。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号召,在深入进行思想动员的基础上,引导干部摆现象认识危害,查思想找到病根,抓整改“刀下见菜”。 2009年年初40天里,没有召开全市性大会,市委市政府砍掉内部刊物50%,发文比上年同期少发46件。在整顿过程中,该市又发现,由于制度设计太原则笼统,致使有些单位在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方面仍存在不严格、不规范、不到位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接着又制定下发了《关于严格文件会议审批管理的实施细则》《机关效能问责暂行办法》《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补充规定》等三个配套制度,为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用“猛药”,治“顽症”不手软

    市委一班人在实践中认识到,制度是基础,执行是关键。市领导带头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改进干部作风的各项制度规定,每位常委每月要对分管部门干部工作作风整顿改进情况向市委做一次专题汇报,坚持务实不务虚,做事不“作秀”。

    一次,在全市500多名县级领导干部参加的党政主要领导向市纪委全会述廉大会上,一名县级领导打瞌睡,市委书记唐俊昌当众点名批评,要求当事人给市委写出书面检讨,在县委常委会上作深刻检讨。为了杜绝这类事再次发生,以儆效尤,强势推进干部改进作风,市委常委会打破常规,排除各方面的阻力,对该同志做出了免职处理。事后干部评价说:“开会打瞌睡不奇怪,为此干部被免职确实少见!市委抓作风建设真是动真的!”

长效机制,防止整顿 “一阵风”

    为了深化整顿干部作风的效果,防止以往“一阵风、走过场,雨过地皮湿”的问题出现,宝鸡市委建立了市级领导带头抓、职能部门重点抓、新闻媒体协助抓、市委市政府督办部门跟踪抓“四位一体”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在常抓不懈上狠下功夫。

    由市纪委牵头组织部、人事局、机关工委成立的督促检查小组,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带着摄像机照相机,每月对各级干部作风整顿情况进行两次重点抽查。今年以来,共进行16次明察暗访,对23个单位的43人上班迟到、3人上班上网聊天、2人上网打游戏、1人上网炒股的问题,向所在单位进行了通报,责成限期整改。1至8月份,先后查处涉及反映灾后重建、公路“三乱”、教育乱收费、公车接送子女上学、职能部门不正确履行职责等方面的投诉63件,尽管比去年同期下降30%,仍然对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 5 人,全市通报两个单位25 人,辞退聘用人员3人,电视报纸曝光 32 人。      

    该市注重把改进干部作风融入和渗透到全市经济建设之中,转化成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的巨大动力。市委决定实施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蛋奶工程”、扶持奶牛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加快解决农村饮水突出困难问题、实施全市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及医治项目 等十项为城乡居民办好十件事的决定已付诸实施,开工建设的八大民生工程日新月异地快速推进,党群关系更加和谐密切,全省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流动现场会及全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现场会相继在宝鸡召开。全市上半年经济建设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骨干优势企业高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9.2%,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4亿元,同比增长14.4%。

(2009年10月18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上一条: 宜川向重点项目派驻纪检组
下一条: 西乡“小金库”专项治理不走过场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