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古都陕西省咸阳市,一份浓浓的鱼水之情在这里温暖涌动。
距咸阳市区1.4公里的杨户寨村,干净整洁的村委会院子里,村民有的在打乒乓求,有的在健身器上锻炼身体,有的在拉家常。随行的街道办工作人员说,这个村过去是有名的“上访村”,干群关系紧张。正在散步的村民吴联社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所有重大事项,让群众知情、叫群众参与、请群众决策,变化真是太大了。”
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咸阳市纪委监察局近年来把开展廉政教育、实施“阳光工程”、落实“三农”政策、抓好制度创新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逐项抓好落实,不断引向深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育经常抓
咸阳市这几年来涌现出了长武县植保站原站长巨粉娥、武功县苏坊镇原党委书记徐党国、礼泉县尧昭村支部书记赵志宏等一批农村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运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教育党员干部以民为本,廉洁奉公,收到很好效果。
咸阳市纪委监察局在旬邑县马栏监狱建立了警示教育基地,先后组织8000多名乡村干部现场接受教育,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深刻剖析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原因,引导党员干部引以为戒,廉洁自律。该市利用半年时间,组织开展了以“转作风、暖民心、促发展”为主题的“每村必到、每户必访,每企必进”活动,抽调11500名干部,组成195个督导组、2990个工作组,走访群众110多万户,征求人民群众对干部作风、新农村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干部从中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
公开规范化
记者在咸阳市秦都区钓台街道办党务政务公开栏看到,凡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计生指标、宅基地审批、征地、房屋拆迁、环卫收费、土地承包等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都向群众公开。他们还实行了公开评议制度和意见收集处理反馈制度,让群众对公开工作进行监督评议,对群众的意见建议认真处理,及时反馈。
咸阳市把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和事务公开作为落实人民群众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建立了公开制度,编制了公开目录,明确了公开内容,规定了公开时限。
目前,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办、行政村和基层站所采取多种形式,将群众关注的各类事项进行公开,实现了公开方式多样化,公开程序规范化。秦都区、渭城区、彬县、长武等县区将群众关注的征地补偿和拆迁安置作为公开的重点,及时向群众公开补偿标准、安置方案、资金分配,广泛征求意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渭城区渭城镇设立了为民办事全程服务大厅,公开了涉农收费项目、标准以及办事程序。实行“公开预审制”,凡村组公开的事项,必须报镇“公开办”审核,保证了公开内容的全面、真实、准确。乾县对新农村建设项目实行事前公开预算、事中公开进度、事后公开决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累计投资325万元的建设项目,账目清楚,群众满意。
惠民出实招
兴平市潘村村民王淑娥系烈士后代,下岗后生活困难。她来到西城街道办事处的“民情恳谈室”反映了自己的处境。随后,西城街道办事处积极争取,为其办理了军烈属补助,并给她安排了工作,解决了王淑娥的实际问题。兴平市以“民情恳谈室”为载体,几年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9000余件,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纠纷1500多次。
该市创建了一批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有的县区创造出一些好做法、新经验。目前全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已经达到287个,占全市行政村的10%。示范村的创建,对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引领作用。咸阳先后把永寿县“民情直通车”,泾阳县“民情民意中心户”,兴平市“民情恳谈室”,武功县干部长期驻村蹲点的经验在全市进行了推广。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咸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对落实“两免一补”、粮种直补等强农惠农政策情况及时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涉农部门和乡镇、村组实行公示制,推行“一卡通”,有效解决了财政补贴发放环节多、透明度差等问题,保证了各种资金足额、及时发放。由咸阳市农业局牵头负责,各县市区组成清理小组,两次对全市农村财务收支和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逐村检查,共清理债权债务1.2亿元,追回违规违纪资金150多万元。
(2009年2月4日)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