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陕西省华阴市太华街道办事处原纪委书记蔡忠义
打印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干着平凡的事,越平凡的事越要有人干,越平凡的事,我越要干,干好 了就不平凡,干好了就不遗憾。                              ——摘自蔡忠义日记 
     

    在奇险峻拔的华山脚下,滔滔奔流的渭水河畔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痴心于党的宣传事业20载,骑自行车行程数万公里,做报告、讲故事、办展览1040场,受教育群众近百万人,先后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先进个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全国未成年人十大杰出公民,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他,就是有着32年党龄的普通党员、党的义务宣传员——陕西省华阴市太华街道办事处原纪委书记蔡忠义。

    “我作为一名党员,在自己临终前要让余热发挥再发挥,为社会多奉献,让晚霞更比朝霞红……”。

    1954年参加工作的蔡忠义,从乡村到机关,又从机关到乡镇,工作岗位变了又变,但他坚持原则,敬业务实的作风始终没有变,立志为人民服务的恒心和毅力始终没有变,他在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的不同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耕耘着。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1986年,蔡忠义从华阴县档案馆又调到县党史办任副主任,通过对华阴当史资料的搜集整理,使他对华阴的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智取华山等革命历史耳熟能详。他刚上任不久,岳庙乡党委邀请他为该乡的22名预备党员做党史报告,他爽快地答应了,当晚他就连夜晚精心备课,编写提纲,经过精心准备,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到岳庙乡给党员干部做报告,原计划一个半小时的课程,他一讲就是三个多小时,预备党员和乡干部把不大的会议室挤得满满的,他讲的绘声绘色,大家听的全神贯注,报告讲完后,大家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当晚,蔡忠义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这是我第一次做报告,我感到很满意。这次报告一杯清茶到底,但我无忧无怨心里踏实,今后其他单位再叫我,我还是随叫随到,啥也不要,切记、切记”。
    从这以后,邀请他做报告的单位接连不断,无论那家单位邀请他,只要工作上没有紧要事或者尽快的摆平手边的工作,不畏盛夏或严寒,不管刮风或下雨,不论人多或人少,随叫随到,从不误事。请做报告的单位听众少则三、五个人,多达二千多人,但他都讲的一样认真、一样用心。

    .......

    1997年10月,年已花甲的蔡忠义,刚从太华路街道办事处纪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就怀着激动的心情给当时的华阴市委书记写了一封信,“我在革命阵营中,在社会主义大熔炉中战斗和工作了44年,我和革命大家庭、和乡村的党员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现在我退休了,我只想让我整理的宣传资料发挥作用,把它们传授到青少年和人民群众之中去,为社会多做奉献,让晚霞比朝霞红。”

    市里领导对他的这种奉献精神予以赞扬和肯定,并要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蔡忠义的工作。这给予了蔡忠义无穷的力量,他开始甩开膀子大干起来。 
    夕阳晚照讲奉献,走南闯北我情愿,年老时间很有限,只要活着就要干”。 
    退休之后的蔡忠义本应和其他老年人一样下棋看戏,养鸟赏花,抚儿养孙,但老蔡却有他自己的人生追求,那就是将自己整理的华阴党史、智取华山、普法宣传等专题史料编写成40多个故事,搜集整理成为500多篇报告材料、6000多条谚语、300余首儿歌,他还自制了350多块展板和一万余张卡片。

    华阴地处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的地方,每年春季都要刮40多天的“摆条风”,风大风多。1998年4月份一天,驻地某部打电话请蔡忠义为解放军官兵做报告。这一天,他顶着寒风,不顾疲劳,从华阴党史讲到智取华山,从法制教育讲到雷锋精神,一连讲了四场。

    这天下午,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直到天黑,也不见蔡忠义回来,急的老伴张秀云在门外看了又看,望了又望,就是不见蔡忠义的身影。她坐卧不宁,焦急的盼望着、等待着。这时,老蔡像个泥人似的回来了,老伴流着眼泪拉着老蔡的手:“老蔡啊老蔡,我不反对你搞宣传作报告,但你看你,一大早出去,现在都晚上九点多了,也不见你回来,外面既刮风又下雨的,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怎么向孩子们交代呢?” 
    有一年冬天,他骑者自行车到桃下兴建小学给学生做法制报告,由于早晨大雾弥漫,能见度只有二三米,他途中两次迷路,摔了好几个跟头,本来只有40多分钟的路程,他却走了近2个小时,到学校时已是银装素裹,满面霜花,校长让他休息休息,喝口水再讲,但他坚决地说:“我来迟到了,不能耽误学生们的学习时间,赶快召集学生吧。”搓了搓冻僵了的双手,他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报告完毕,他婉言谢绝了学校的盛情招待,讲完后骑着他那辆老得没牙的“永久”牌自行车回家了。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学生们热情极高,虽然天寒地冻,我也疲惫不堪,但看到学生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我怎能停止呢?” 
    蔡忠义数十年如一日,做报告、办展览,足迹不仅踏遍华阴市的沟沟坎坎,村村寨寨。而且还到渭南市的其他县市甚至到外省外地。有人说老蔡象一台“永动机”,老蔡听后会心的笑了;有人说老蔡是一个傻子,尽干些没有实惠的事,而老蔡却坚决予以回击“夕阳晚照讲奉献,走南闯北我情愿,年老时间很有限,只要活着就要干。只要为国多奉献,认准方向不停站”…… 
    你吹你的风,我念我的经,为了下一代,奋斗到终生,要让我停止,除非不能动”。
    为了干好自己的事,蔡忠义自己印制了200多份“推介信”,把自己讲授的内容、方式、联系电话等内容印在上面,距离近的他骑上自行车,逐单位、逐学校去送,远处的他就通过电话和信件等形式进行联系,并承诺一切都是义务的,不收取任何报酬,不要接送,不要招待,联系好了他就按时按点去,从不失信。

    1997年5月的一天,他计划第二天给老伴到西安去看病,可是当日下午,一个学校打来电话让第二天到学校为学生做法制报告,他二话没有说就答应了,给老伴看病的事硬是给拖延了下来,儿女们知道后,都埋怨父亲做事太讲“原则”。

    几天后,他到西安给老伴看病借住在朋友家,白天陪老伴看病,晚上就让朋友 叫来自己的孩子和孩子的同学,给他们讲八勇士智取华山的故事……。 
    按照关中的习俗,外甥结婚,当舅舅的必然为座上嘉宾。然而在老蔡外甥的大喜之日,宴席开时,却不见舅舅的面,亲戚们分几路去找,就是找不见。当宴席散时,蔡忠义才匆匆赶到,一问情况,原来他是到村小学给娃娃们讲《智取华山》的故事去了......

    二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及陕西、河南、四川等地,行程4万多公里,受教育人数达百万人。他去四川走亲戚7天时间,往返途中,他在汽车上、火车上向乘客讲法律知识,散发宣传卡片1000多份,并主动和广元、绵阳、三台等地市的有关部门联系做法制报告3场,给当地媒体、中小学送去《新编三字经》、《未成年人预防犯罪歌》、《法制楹联》等资料1200多份,他的事迹被当地媒体作了报道,四川省三台县原县委书记严明君得知此事后称赞老蔡为“普法使者,巴蜀榜样”。

    一位曾和他一起共过事的老干部对他说:“你那么多头衔,那一个是值钱的,人家都在抓经济,你却热心放‘空气’”。还有人说他是说闲话、出闲力、操闲心、鼓闲劲的“四闲先生”。对此,蔡忠义在他日记中这样写道:“你吹你的风,我念我的经,若要我停止,除非不能动。”
    蔡忠义虽然干了一辈子公家事,但他的日子过得却很寒酸,一家几口仍住在原单位的三间平房内,顶棚是草席的,每逢刮风,屋里尘灰飞扬,晚上老鼠跑的通通响,但他都舍不得装修一下,把退休费全部用于自己钟爱的事业中去。几个孩子见找工作、买房指望不上父亲,只好自力更生,各奔前程,自己创业干事。

    2007年9月,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前夕,他忍着胆结石手术后的病痛,每天都到宣传部搜集“十七大”的有关资料。在十七大开幕的当天,他就走上街头,悬挂宣传资料,宣传党史,并主动向市委宣传部请缨申请做一名市委“十七大”报告宣讲团成员。

    但他又一次住院了,经诊断为肝癌晚期。在住院期间,他怕影响自己整理资料的进度几次都要出院,家人宽慰他说:“等你病好了,你再搞也不迟”。在医院里,癌痛折磨得他寝食难安,但老蔡从不叫出声,他把痛苦强压在心头。

    在病床上,他让老伴将他还没有整理的资料拿到病床前,不停的翻着看着,他还想等病好了以后再能走上街头,走进学校......可是,老蔡太疲劳了,带着他永远也整理不完的宣传资料,永远也编不完的法制歌谣,永远也做不完的法制报告,遗憾地“走”了。

    华岳俯首,渭水含悲。2008年1月13日,华阴市数千群众冒着鹅毛大雪,顶着凛冽的寒风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蔡忠义送行......

    蔡忠义以自己平凡的事迹和宝贵的生命忠诚地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他把对党的事业镶嵌在心间,他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009年1月18日 )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上一条: 陕西传达三次全会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下一条: 让廉政文化建设产生持久魅力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