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廉政教育“虚”和“软”的问题,2008年以来,陕西省汉中市纪委、监察局将廉政教育与干部最关注的提拔任用相结合,在全市探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
为确保廉政法规考试制度取得实效,我们合理安排考试内容,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内廉政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作为考试重点。考试在任职公示期内进行,实行集中组织、单人单桌、开卷考试,80分为合格线。成绩合格者,按规定程序任用。成绩不合格者,建议暂缓任用,半年内可补考一次,补考合格的,予以任用,补考仍不合格的,不予任用。
考廉制度一经推出,便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真正的考验也开始了。
没过多久,首批37名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经过冲刺式的自学准备,走进了考场。
考试结束后,经过市纪委、监察局和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等部门工作人员分工阅卷,36名“考生”顺利通过,1名市直综合部门的资深科长得分79分,与合格线只差1分。
考试结果出来后,我这个任前考廉工作的具体组织者感到很为难。因为该市直综合部门经常与我们宣教室打交道,其主要负责人曾经在市纪委担任过领导,同市纪委的领导们非常熟悉。不让这名科长通过,会不会影响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呢?
对他是否暂缓任用,不少人也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名科长在市直部门辛苦工作了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早就该提拔了,对他应该“网开一面”。还有人认为,这名科长已经过了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廉政鉴定、党委会研究等关口,在最后任用的关键环节,仅仅因一次廉政法规考试不合格便暂缓任用,纪委这是在“揽权”,执行政策也显得过于机械。此外,托关系、说情的人也随之而来,其中不乏朋友和曾经的领导。
后来,我如实向市纪委领导作了汇报。市纪委领导对此态度很坚决: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谁不过关就暂缓提拔谁。
最终,该科长被暂缓任用。
事后,这位科长承认自己因工作繁忙,考试前没有认真复习。他表示考试不过关在预料之中,但被暂缓任用则出乎意料。其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对我们的做法表示理解,认为这对该科长和其他党员干部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这件事在全市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不少干部都说:“任前廉政法规考试是对领导干部任职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次考验,必须严肃对待、认真准备。”
此后,我们坚持严把每一次廉政考试的结果运用关,不看“来头”,只看考试结果,把“软要求”变成“硬杠杠”。5年来,共组织529名新任县处级领导干部参加任前考廉,其中7人因考试不合格被暂缓提拔。
事实证明,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是一项好制度。我们通过坚持不懈“真考廉”,有效增强了领导干部学习廉政法规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使其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前为自己注入“廉政疫苗”,提早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全市各级各部门也纷纷以推行考廉制度为契机,广泛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推动了反腐倡廉教育由“虚”转“实”。
任前考廉使我深刻体会到,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好制度只有不折不扣执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就会变成一纸空文。因此,必须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原则,秉公执纪,不搞变通,不搞下不为例,不搞“一阵风”,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经常抓、长期抓,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制度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制度的习惯,并把制度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从而使制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