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调研成果转化 科学有效防治腐败
打印

 

近年来,陕西省纪委、监察厅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在深化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按照“调研成果向制度创新转化、制度创新向实践运用转化”的思路,深入开展制度建设“调研年”、“创新年”、“执行落实年”和“深化提升年”活动,着力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群”,有针对性地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科学有效防治腐败的能力和水平。

把调查研究作为成果转化的前提和基础,注重总结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鲜活经验

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先决条件。陕西省纪委、监察厅把调查研究作为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升能力的根本手段和重要任务,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纪检监察调查研究工作的意见》,围绕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实践亟须解决的难点问题,开展反腐倡廉“大调研”活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寻找治本良策。省纪委班子成员带头调研,下基层察实情、向群众求真经、在共性中找规律,从制度上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办法,先后形成50多篇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其中,《创新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作用》等22篇调研成果在《求是》、《人民日报》等媒体刊登,省纪委、监察厅先后14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相关做法和经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每年确定重点课题,深入乡镇、农村、企业、学校调研,全面掌握反腐倡廉建设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了4158份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成果,并通过反腐倡廉建设“大调研”成果汇报会和工作推进会,总结交流基层创造的鲜活经验,为开展制度创新理清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奠定了基础。此外,陕西省还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省社科院廉政理论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优势,对重要课题联合攻关,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把创新制度作为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努力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群”

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上升为制度,既是调查研究的内在要求,也是防治腐败的根本手段。陕西省纪委、监察厅坚持调查研究与探索治本之策相对应、创新制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统一,把基层那些理论上立得住、实践上行得通的成功经验,按照选题立项、专家论证、试点运行、总结提炼等程序,上升到制度层面,相继创新了10余项符合陕西实际、管用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实现了调研成果向制度成果的转化。

围绕惩治腐败创新制度,破解查办案件进展不均衡问题。针对个别地方办案工作有所放松的实际,推行查办案件工作年度考评制度;针对乡镇办案力量薄弱、办案质量不高的问题,推行乡镇办案协作区制度;针对一些信访问题久拖不决、处理不到位,甚至出现重复访、越级访的情况,推行信访听证终结制度。

围绕源头治本创新制度,破解重点领域腐败易发多发问题。针对基层公务接待负担重、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实际,推行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针对政府采购运行不透明、效率低下的问题,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制度;针对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大、隐患多的实际,推行向重大建设项目派出监督检查组制度。

围绕廉洁从政创新制度,破解领导干部监督难问题。针对一些领导干部党纪法纪知识缺乏、纪律观念淡薄、廉洁从政意识不强的问题,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针对对党政一把手监督不力、纪委委员集体监督职能发挥不够的情况,推行党政主要领导向纪委全委会述廉制度;针对一些领导干部履行反腐倡廉职责不到位的问题,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报告制度。

围绕维护民利创新制度,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针对村级监督机制不健全,村干部违纪违法、侵占群众利益问题时有发生的情况,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针对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购销渠道复杂、同质不同价、质量难以监控,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实际,推行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统一价格、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三统一”制度;针对基层信访渠道不畅、合理诉求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推行县乡纪检监察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针对基层政府服务意识不强、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推行基层便民服务制度。

这些制度,来源于群众、根植于实践,以调研成果为支撑,管用有效、便于操作,形成了具有陕西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群”,得到中央纪委的充分肯定。其中,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基层公务接待“廉政灶”等制度在全国推广,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为全国人大修订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提出建立村务监督机构提供了实践依据。

把实践效果作为成果转化的评判标准,不断提升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质量和水平

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陕西省纪委、监察厅把实践作为检验调研成果转化成效的唯一标准,坚持领导分工包片,实行上下联动,广泛宣传引导,加强检查考核,持续推进调研成果的深度转化,在反腐倡廉实践中验证、发展、完善制度创新成果,取得了明显成效。

查办案件势头更加强劲。2012年,陕西省共受理信访举报18897件次,初核8485件,同比增长61.2%;立案5032件,同比增长51.4%;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575人,同比增长57.2%;移送司法机关172人,挽回经济损失1.69亿元。

权力监督制约更加有效。近5万名县处级以下领导干部向市、县纪委全委会述廉,927名市厅级领导干部每年在目标责任考核中述职述廉,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实行电子化政府采购,节约财政资金35%;向西安世园会、西安地铁等重点工程派驻监督检查组,加强全程监督,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干部廉洁干事。

廉洁从政氛围更加浓厚。各级领导干部每年报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1496人因责任制落实不力或廉洁自律存在问题受到责任追究,提高了领导干部廉洁履职的自觉性;全省3万多名领导干部参加任前廉政法规考试,212人因成绩不合格被暂缓任用或取消资格,强化了廉政教育的刚性约束,增强了学廉守廉意识;基层公务接待“廉政灶”普遍建立,实现了在营业性餐馆“零接待”,接待费用下降40%,遏制了公款吃喝的不正之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维护群众权益更加有力。全省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2.7万个,纠正不合理村级事务7.8万条,有效防止了村级腐败问题发生;实行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药价平均降幅50.8%,大大减轻了群众药费负担;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全面建成,实行免费代理、限期办结、“一厅式”服务,方便了群众办事,促进了政府廉洁高效运转。

 


上一条:安康深入推进作风建设
下一条:汉中古汉台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