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纪念馆
打印

 

在陕西省蒲城县县城达仁巷,有一处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典型关中传统建筑,这就是爱国名相王鼎的故居。1997年,王鼎后裔王丽棽将故居捐赠给国家,即建成王鼎纪念馆。2008年12月,该馆被渭南市定为市级廉政教育基地。

王鼎于清嘉庆元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礼、户、吏、工、刑等部侍朗,户部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曾改革河务、盐政、平反冤狱,是清朝后期难得的政治人物。

王鼎为官清廉,生活中严于律己。王鼎儿子回陕参加考试,王鼎唯恐利用权势不法行事,叮嘱儿子考前不许“见客”“见长官”,力杜嫌疑,以正自身。史书赞其“清操绝俗,生平不受请托,亦不请托于人”。王鼎为官40余载,两袖清风,“卒之日,家无余赀”,堪为自律表率。

王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主持江西乡试时,许多地方官绅借拜会之机疏通选路,均被严词拒绝。王鼎还曾深入9省审理过40余起重大疑案。浙江德清县徐蔡氏杀人案3年不能结,按察使王惟恂为此被逼自缢,朝野震惊。1825年,王鼎奉旨复审,查实涉贿人员巡抚1人、知府4人、同知2人、知县4人,其余官员甚众。浙人颂为“神明”,敬称“王青天”。

王鼎生活俭朴,克已奉公,怜恤民苦。他主持治理黄河工程时已74岁高龄,且背患疮疾,但他仍亲临工地指挥,紧张时竟八日不返公寓,困时和衣卧于轿中。为赶工期,他不避严冬,春节也在工地度过。他还告诫督工人员要爱惜民力尊重民工,赢得了“爱民如子”的口碑。

王鼎忧国忧民、忠贞爱国,晚年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捍卫领土主权,与林则徐一道,同穆彰阿、琦善为代表的投降派作殊死斗争。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怕得罪洋人,将林则徐革职,发配新疆伊犁。王鼎星夜进京,苦荐林则徐之贤,面叱穆彰阿等误国误民。道光皇帝几次都不理会。王鼎决心以“尸谏回天听”。1842年6月8日夜,王鼎怀惴“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的遗疏,自缢于圆明园,以死相谏。林则徐在戌途中惊悉噩耗,痛失知音,赋诗《哭古相王文恪公》,写道:“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以表达对王鼎的悼念。

纪念馆内的一幅对联:“爱民深似海,生达仁,死成仁,宁抛性命违王命;遗字重如山,林兴国,穆误国,不屑功名得鼎名。”王鼎不畏权贵、刚直不阿的浩然正气,执法如山、两袖清风的廉洁品质,值得人们缅怀和追念,值得为官者学习借鉴。

 


上一条:柞水网络便民“零距离”
下一条:汉中创新举措“暗访+模拟办事”督查干部作风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