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成立一个管村干部的小队伍了,这大概是县上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所搭的空架子。”我心里暗自思忖。
记得2010年6月初,当我正抱着观望的态度,观察着这个新生事物时,村里的群众把我推到了村监会主任的位置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领着两位村监会委员,迈上了一条不是村官的村官之路。
上任时间不长,我就遇到了一件难缠事,就是村干部来报账。我从县纪委举办的村监会培训班得知,报账的票据必须是正式税务发票,可这位村干部拿来的只是一张普通的收款收据,按照规定是不能入账的。我就问,“你这不是正式发票怎么报账啊?”这位村干部瞪了我一眼,说:“我给村里买东西,不但没有跑腿费,你还要我去开税票,你掏税费啊?”
“谁卖给你东西谁就应该给你开税票。要不然,大家都拿这种白条子入账,以后谁也说不清啊!”我说。
这位村干部好说歹说,我就是坚持不给签字,最后这位村干部只得拿着收据去找商家开发票了。
借这个事,我向村支部提了建议,于是村里专门召开村组干部会,让我向到会的村组干部详细讲解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定,得到了村组干部的理解。
从此,我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的月初,就开始提醒村委会主任,把村上财务收支进行公开。要是到中旬还没有动静,我就天天去找村主任。有次,把村主任逼急了,他说:“我最近手头的事实在比较多,你能不能让我缓两天啊?我保证月底前公布出来,这几天你就不要再找我了,行不行?”我就是不让步:“不行啊,你不早一天公布出来我就不放心,群众也不放心。为了让大家都放心,在你公布之前我每天都来找你,给你搞‘疲劳战术’。”
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我们村监会必须保证村上的群众对每一笔费用的用途、去向都明明白白。
在平日与群众交流谈心中,我发现,低保评定、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只要有人不满意,全村就会传怪话,极易引起不稳定,进而产生矛盾和纠纷。
为此,在2011年年初的低保评定过程中,我和两名村监会成员进行了分工,每人负责2个组,先参加组里的群众评议会,然后参加全村的评议会,不但监督评定全过程,而且注意收集容易产生矛盾的问题。在全村低保评定结束后,我们将收集到的问题和建议归纳整理后上报到镇纪委,由镇纪委通过县纪委反映给相关单位。
“今年我们村上评的低保户,既没有领导的人情户,也没有干部的关系户,是评得最公平、最公正的一次!” 当我听到70多岁的老党员姚有才这么说时,心里美滋滋的。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村监会换届的时候,我再次高票当选为村监会主任,另两名村监会委员也成功连任。我们以过硬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掌声,也赢来了群众的信任。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村监会主任这个位子,虽然职微权小不起眼,但事关民心向背,只有敢于碰硬,才能赢得民心,才能无愧于群众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