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病根”才能案结事了
打印

 

案件审理是案件处理的最后一道程序,常被比喻为案件监督的“关口”、执纪水平的“窗口”。

我从事基层案件审理工作已有10年,干这项工作时间越长,越感到责任重大。案件审理需掌握案件全情,既要重视书面事实材料,又要善于与案件检查人员、当事人等沟通,用全方位视角审理案件。这样,才能仔细“把脉”、找准“病根”,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陕西省宝鸡市某区委副书记因受贿问题,先后被市中院、省高院两审判处有期徒刑。我们根据司法机关移送的证据材料和判决书,作出了给予其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处分。处分决定送达本人没几天,他的申诉信就递了过来。

领导指定我负责办理该案。看着申诉信,我陷入沉思:他的申诉理由很简单,只有两层意思,一是违法事实不存在;二是判决不公。这是怎么回事?他的违法事实可是经过两级法院审理认定啊!我告诉自己决不能草率了事,一定要深挖细究。

翻阅相关证据材料后,我对当事人有了初步了解:长期在基层工作,处事方法灵活,不是“无理搅三分”的人。我决定不急于复查案件,而是先进行“软处理”——和申诉人见个面,争取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带着疑问,我和室里同志找到当事人所在的监狱。对我们的突然到访,他显然没有思想准备,一言不发。我们主动打破僵局,说:“我们是市纪委案件审理人员,受组织委托来看望你,最近身体还好吗,在这里生活习惯吗?”他愣住了,没想到我们会先问候他的近况,眼圈一下子红了。他抑制住激动的情绪,说:“谢谢组织关心,我就是睡眠不太好,其他都还行。”我们随之唠起家常,他也不再拘束,逐渐打开了话匣子。

看到时机成熟,我取出了那份申诉信,说:“这是你写的吗?”

“是我让妻子代写的。”他解释起来,“虽然不是我写的,可确实是我的意思。”

“不管怎么样,领导很重视你的申诉意见。如果你不明白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我们会认真解释的。”我说。

他怔怔地回味着我的话,过了半晌,说:“我没有意见。”

他的回答让人吃惊,我们继续追问:“你对纪委处理程序有意见吗?”“没有。”他答。我又问:“你对纪委处理结果有异议吗?”“我接受处分决定。”当事人很确定。

“那为什么要申诉?”我问。

他望着我,脸上流露出一丝尴尬,说:“我知道你们是按法院判决作出处理的,所以,我对纪委的处理决定没有任何意见。判决生效时间不短了,我只是想让组织了解我的心情和想法,我没有给上级添麻烦的意思。今天和你们谈了谈,心里舒服多了。没想到组织会这么重视我的问题,是我对不起组织和亲人,一切只能怪我自己……”他边解释边道歉。

一起申诉就这样被化解,我也感慨良多。只有掌握案件全情,找准“病根”,并在方法上注重融合“情”、“理”,当事人才会心服口服。


上一条:陕西狠纠“四风”重拳惩腐
下一条:柞水明察暗访倒逼作风转变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