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慷慨 万里间关
打印

 

一口气读完邓江祁教授编著的《护国元勋蔡锷传》一书,书中这个“精力充沛”的农家子弟13岁就考中秀才,17岁东渡日本求学,18岁时立志弃文习武并改名为“锷”,21岁以一介文弱书生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陆士”在日本赫赫有名,以训练方法严酷著称。读罢此书,我深深为他光辉短暂的生平所折服。

蔡锷将军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军事家和民主革命家。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09年,华夏土地被一片一片地割让、租借出去的时候,正在广西练兵的蔡锷就明确提出:中国要想真正取得独立、自由,重树大国尊严,就必须战胜至少一个入侵的帝国主义国家;为达此目的,就必须普及军事教育,加紧练兵,强兵护国,把中国变成敢打仗、打胜仗的国家。

蔡锷视云南为“第二故乡”。辛亥革命后,在维护云南及其周边的统一和稳定的同时,他领导军政府在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具有民主革命性质的改革,“撤换了一批只想升官发财的县知事,任用克己奉公的青年知识分子代替他们”。同时蔡锷着手进行官制改革,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公职人员上下班制度、会客制度等,这些制度包括政府的办事规程和要求,政府官员的选用、奖惩、工作纪律等,而且每个制度极为完备具体,可操作性强,反映了蔡锷将军的管理才能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前清官吏敷衍因循之习,廓除殆尽”。

朱德元帅后来回忆说,“蔡锷督滇时,廉洁成为一时风尚”。据记载:“蔡邵阳(蔡锷)督滇,崇尚俭朴,非星期(日)不宴客。一席之费,不得过五元。悬为禁例,违者有罚。同时强调宴席应以8个菜为最高标准,只可减少,不可增加,同时规定不得使用燕窝、鱼翅和洋酒等办名贵宴席,如有违反,轻则议罚,重则惩究”。对公职人员贪污腐败、奢靡之风,对文官的任用通过公开招考任人唯贤的方式,当时参加考试者对蔡锷此举评价很高,充分表明蔡锷涤荡瑕秽的革命精神和公正严明的执政理念。

蔡锷注重精简机关,他认为多一重机关,要多一重手续,不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他将前清时期的政出多门的机关统统合并,裁减冗员,不仅节约了开支,而且提高了办事效率。诸项政务改革措施井井有条,效果显著,为民初云南政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蔡锷将军在世仅有短暂的34年,但他短暂的生命却迸发了强大的光焰,成就了伟大业绩,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地位。在他逝世后,孙中山先生亲笔为他书写挽联,悼蔡将军:“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把将军比作投笔从戎的班超和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足见蔡锷将军功绩,可标青史。


上一条:宁陕销号管理推进巡视整改
下一条:用新理念指导纪检工作新实践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