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老头的拥军路
打印

步履矫健、思维敏捷、笑声爽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不会相信李新建已73岁了。这个年龄,本应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谁知他却痴迷于拥军,用他的话说“两三个月不去一趟部队,就感觉浑身不舒服,生活就少了许多滋味和乐趣”。

在他50多平方米的家里,部队赠送的锦旗、荣誉证书堆满了房间,而最让他宝贝的还是墙上那些大大小小、年代不一的他与战士们的合影。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2011年8月,从北京国旗护卫队培训回来的李新建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肺炎,医生要求他马上住院治疗。但是,此前他已经答应帮助新疆若羌某部队义务培训文艺骨干。答应部队的事就绝不能“放空炮”。尽管家人极力劝阻,倔强的李新建还是坐上了去新疆的火车。

生活不宽裕的李新建,经常自掏腰包购置演出服装、乐器和书籍去部队进行文艺培训。看到父亲没钱还“穷大方”,儿子很不理解,特别是在自己的火锅店因资金短缺而关门时,终于忍不住向父亲“兴师问罪”:“为啥我开火锅店你一分钱不给,却要倒贴十几万去拥军?”“没有部队的培养教育,哪有我的今天?没有我的今天,哪来的你!”李建新怼了回去。

时间长了,儿子慢慢理解了父亲,他知道父亲拥军是感恩部队的一种情怀。后来,在李新建的感召下,他的儿子、孙子也都加入到了拥军行列。

问及为何会有如此强烈的拥军情结时,李新建给记者讲起了他的从军故事。1963年,刚满18岁的李新建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军营,成为新疆军区某炮兵团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因为入伍前曾在高陵县剧团当过秦腔演员,有着良好的唱功和表演基础,所以他一到部队很快就被师演出队挑走,成为一名文艺兵。在当文艺兵期间,李新建不仅原汁原味地把陕西秦腔带到部队,还学会了打快板、说相声、演小品、跳新疆舞。他把一场场精彩的演出献给战友,把欢乐和正能量传递给战友。这期间,他入了党、立了功,成为了部队的文艺骨干。

回首军旅岁月,让李新建最难忘,也最骄傲的一件事是1964年11月27日,他所在的演出队代表新疆军区赴北京参加全军文艺汇演。他和战友们集体演唱了《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一曲走红。当天演出结束后,他和战友们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叶剑英元帅的亲切接见。

1969年,李新建复员,被安排到西安航空学院工作。安稳的工作、舒适的生活并没有让他忘记军营。他常说是部队培养了他,给了他一切。

1998年“八一”前夕,刚退休的李新建,迫不及待地背起行囊,踏上了拥军之路。看到战士们每天训练很辛苦,业余文化生活却枯燥单调,他便利用训练间隙,教战士们唱秦腔、演小品、打快板,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没想到,经他培训的文艺兵,在部队文艺演出时得了优秀奖。得知幕后有“高人”指点,很多部队领导都请他去培训文艺骨干。

李新建退而不休,老有所为,辗转千里义务拥军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后,陕西、山东、河南、广东、北京等地的部队纷纷邀请他去培训文艺骨干。考虑到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他回到西安以后迅速“招兵买马”,于2000年5月组建起了一支十几人的“西安老战士拥军小分队”。在他的带领下,这支拥军小分队自掏腰包、自备干粮,一次次往返于各个部队,开启了长达20年的拥军之旅。2006年,李新建被评为“陕西省爱国拥军模范”。2015年,他被评为“全国拥军模范”。

截至今年3月,李新建和他的拥军小分队,累计自费出行160余次、行程38万多公里,为部队170余个团级以上单位义务培训文艺骨干2万多人。李新建说,这条拥军之路他会一直走下去。


上一条:陕西西安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后高效运转
下一条:西安市纪委监委交出合署办公后首份成绩单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