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人员职务犯罪发案率也呈上升趋势,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损失,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也是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探索和新实践。澄合矿业公司对预防腐败工作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实践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形成富有澄合特色的科学防控机制。在渭南市和陕煤化集团得到了积极评价和推广。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力量。近年来,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国有企业贪污贿赂、失职渎职、违反财经纪律等案件仍然易发多发,涉案金额巨大,窝案串案增多,对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陕西陕煤澄合矿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为了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植根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未雨绸缪,2011年全面启动了岗位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经过定方案、查风险、完机制三个阶段,取得了一些阶段性做法,在破解预防腐败瓶颈、推进具有澄合特色惩防体系建设上创出了新路子,迈出了新步伐,得到了陕煤化集团公司的肯定并作为试点单位。
一、廉洁风险防控“澄合模式” 的形成
2011年8月, 澄合矿业公司全面启动了岗位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举办廉洁风险防控知识培训,梳理岗位职权,排查廉洁风险点,认定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做出公开廉洁承诺。全公司共排查出一级风险点568条、二级风险点1103条、三级风险点1708条,制定廉洁风险防控措施2979条、做出廉洁风险承诺2473条,完成了“找、防、诺”前期基础性工作。
2012年公司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基本定位为岗位廉洁风险防控全面实施年,通过专题调研,找准问题,按照先规范再完善的工作思路,分层分类稳步推进。重点放在完善源头防控、分类防控、预警防控三类防控和形成动态督查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三个机制上。陆续下发了预警、督查、考评、追究等二十多项制度,并按风险防控最新规定对两个基层单位两名财务负责人进行廉洁风险预警处置。初步完成了规范完善防控机制工作。
2013年,公司把党风廉政建设定位为岗位廉洁风险防控精细化年,继续将岗位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向深层次推进,印发了《岗位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手册》,并对全体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了手册操作培训。就一表(防控督查落实表)一卡(风险防控提醒卡)的运用进行了统一规范。
经过三个年头的探索实践,防控工作由低到高,逐渐完善,防控管理建立起一个“计划→执行→考核→修正”闭环系统,初步形成了以“风险意识教育、权力阳光运行、风险预警处置、风险动态监控、防控考核通报、失控责任追究”为主要内容的廉洁风险防控“澄合模式”,提高了廉洁风险防范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为打造本质廉洁型企业提供了有力保证。2012年12月在渭南市第六次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上正式定名为预防职务犯罪“澄合模式”并在全市部门单位和国有企业推广。
二、廉洁风险防控“澄合模式” 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风险意识教育,完善源头防控
开展岗位廉洁教育,因岗施教。一是从对象上按矿处级、科级、关键岗位、新任领导人员等岗位分类分批进行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二是从内容上进行职业操守教育、廉洁从业通识教育、岗位风险教育、自我提醒教育。对涉及“人、财、物、事”管理的关键岗位人员和新任领导干部发放廉洁温馨提醒卡、廉洁教育“口袋书”,提高自身免疫力;三是从形式上坚持重要时段提醒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家庭助廉教育。加强“双节”、高考子女升学、住房搬迁、婚丧节庆等期间的廉洁提醒教育,举办廉勤兼优领导人员事迹报告会,组织重点岗位人员接收监狱警示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二)推进权力阳光运行,实施分类防控
公司各级纪监部门全方位对所有岗位职权进行了梳理规范,明确了职权范围,确认权力行使依据界限,建立了《岗位廉洁风险点监控目录》,绘制了业务工作流程图,标出风险点。同时,对“三重一大”决策、安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煤炭销售等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分类进行廉洁风险专项防控工作,通过专题会、专项检查、专项治理、公开公示等方式,从岗位职责横向和业务流程纵向上进行防控,全过程进行监督。
(三)实行风险预警处置,建立预警防控
廉洁风险防控能否做到防患于未然,阻断演化为腐败的“化学反应”,关键是要建立起一套信息灵敏、反应快速、处置果断的预警防控机制。预警失败就意味着防控失效。
一是建立廉洁风险信息收集登记制度。设立了风险预警信息中心和信息员,广泛收集各类廉洁风险信息,建立了廉洁风险电子信息库。二是建立廉洁风险预警制度。根据廉洁风险信息的紧急程度和后果是否严重等综合情况评估审核信息,确定预警等级,研究处置纠偏措施,决定发布预警提示,下达预警通知书。三是建立廉洁风险预警处置、回告、督查、通报制度。及时回告整改情况,对预警对象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四)坚持风险动态监控,形成动态督查机制
加强廉政监督是防止腐败的关键环节,只有根据权力运行的风险内容和不同等级,建立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定期排查的岗位廉洁风险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才能将岗位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情况和防控管理情况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岗位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和监督管理两个责任主体,明确督查范围和对象,明确监督检查内容,明确监督检查方式,填写《岗位廉洁风险排查预警分级防控督查落实表》,明确督查结果的运用。
二是积极探索建立防控管理电子监察网络平台。对干部职工高度关注的预算管理、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设备维修、废旧设备残体回收、办公费、业务招待费、车辆经费使用、公务消费报销、工资奖金福利发放、各类罚款等项目实行网络动态监控,推进风险防控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五)坚持防控考核通报,形成考核评价机制
我们将岗位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考核细则之中,加大权重分值;将岗位风险一二三级防控指标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考核之中,固化为一项常态化、长期性工作;制定出台岗位廉洁风险防控工作考评办法,把落实责任情况、开展廉洁风险教育、风险排查、风险防范、预警处置的情况、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效果以及综合工作情况纳入岗位廉洁风险防控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再一同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检查考核的计分范围,并与单位和个人评先选优、选拔任用挂钩。
(六)坚持失控责任追究,形成问责修正机制
问责是管理的坚强后盾,权力一旦脱离问责的束缚将会肆意妄为,因此,问责加修正是形成岗位廉洁风险防控闭环管理的终点,也是起点。
做到问责有据。建立了岗位廉洁风险防控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风险等级和危害损失程度大小追究相应责任。
做到修正补救。惩戒问责只是防控的手段,修正补救,及时化解廉洁风险,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化发展成违纪违法行为,达到治病救人才是防控的真正目的。因此,我们在失控问责的同时,都要剖析成因,制定整改措施,查漏补缺、建章立制,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建起干部不想腐不愿腐的心理防线。
三、开展防控工作中的收获与启示
通过“找、防、诺”,让每个管理人员明确了自己的权限范围、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知道了自己在履职中的廉洁风险点,提醒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增强了党员干部廉洁风险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提升了自我约束、自我管控、自我防范的能力;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违法违纪案件逐年下降、领导干部廉洁形象逐年上升,勤廉干事的正能量不断聚集,清廉澄合魅力日益显现。
启示一:排除误区,少走弯路。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有的人不敢正视腐败风险,把查风险看成是找问题,把可能看成事实;有的人风险等级界定存在任意性;有的人生产安全风险与廉洁风险不分;有的人把工作失误等同于或者代替廉洁风险;有的人在风险描述上有意规避廉洁风险,把意思宽泛为岗位风险等等。
启示二:准确理解,科学防范。岗位廉洁风险防控是指对某个岗位上权力的行使及行使权力的人发生以权谋私可能性的防控。他为预防腐败从宏观层面深入微观层面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而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就是通过对防范腐败风险工作的科学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岗位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党风廉政建设新的载体和切入点,是企业精细化管理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具体运用。
启示三:建章立制,立足长效。我们认识到廉洁风险梳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制度和流程查漏补缺的过程,廉洁风险防范工作也就是要填补制度上的缺陷和工作流程上的隐患,防止风险转变为现实;廉洁风险防控必须以部门和个人岗位权力运行为中心,沿着权力运行的轨迹,画出一个“圆圈”, 把权力关进这个防护圈里,建立起一个“计划→执行→考核→修正”的闭环管理长效机制。
2011年以来,澄合矿业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试点中完善,逐步形成了内部管理有制度、岗位操作有标准、过程控制有考核、问责修正有依据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起到了廉政预警、动态监督、有效纠正、保护挽救的功效。一个具有澄合特色的廉洁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不断为矿区发展带来阵阵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