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上级关于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较好地提升了预防腐败能力。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务必抓好思想发动,提升认知水平。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少数部门和部分党员干部对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主要有:一是认为铁路企业运输站段是生产单位,权力相对较小,发生腐败的风险不大,没有必要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二是认为此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搞不好会影响安全运输生产;三是认为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又无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存在畏难情绪;四是认为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对自身权力的消解和制约,因而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如何消除这些模糊认识,提升认知水平,是推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应当优先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从深入学习调研和宣传发动入手,采取召开动员会、举办培训班、学习会等有效措施,促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意义。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将“风险管理”等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方法,引入反腐倡廉工作的创新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使每位党员干部认清每一项用权事项有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环节和部位,采取外部监督和自律防范相结合的方式,着力解决权力失控、行为失范现象,最大限度地预防各类腐败行为的发生;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党中央、中央纪委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部署,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大举措,是促进规范化管理、保障铁路企业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和保护干部的集中体现;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敢于‘亮权’就是敢于接受监督”、“预防和监督是对自己的保护”,从而放下包袱、打消顾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实践中来。
2.明确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内涵。帮助党员干部认知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方式方法的深化和创新,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从认知概念上下功夫,学习什么叫风险、什么叫廉政风险、什么叫廉政风险点、什么叫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概念;二是从把握特征上下功夫,知晓廉政风险有客观性、潜在性、可控性、高危性的基本特征;三是从辨析异同上下功夫,区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与传统反腐倡廉工作在工作理念上、工作目标上、工作内容上的相同点和在工作模式上、工作方法上、工作特点上的不同点;正确处理党风廉政建设与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关系,正确处理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与安全发展的关系,消除消极应对、敷衍塞责的畏难情绪,激发管理人员抓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内在动力。
3.明确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思路。应引导党员干部做到五个清楚:清楚指导思想,即围绕建立“权力制衡、运行有序、合力形成、考核有效”的工作机制,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着力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科学化水平;清楚工作思路,即顶层设计、简约有效、上下联动、闭环管理;清楚工作原则,即全员、全程、全领域防控与重点防控相结合;清楚实施步骤,即全面清权确权、排查与评定廉政风险,制订防控措施,抓好廉政风险预警和处置;清楚基本要求,即合理分权、过程控制、公开透明、责任追究。只有把握好以上几点,才能解决怎样干和如何干好的问题,才能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务必紧抓关键环节,推进防控工作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只有把握关键点、选好着力点,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工作中,应当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梳理用权事项。围绕人权、事权、财权,组织各个部门对分管事项、权力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对本单位的管理事项进行全面评估,明确防控重点事项。如,我们确定“三重一大”问题决策等8类11项为高度风险事项,确定涉及人财物调配等12类16项为中度风险事项,作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重点。
2.优化管理流程。首先,应当针对确定的风险管理事项,采用竖式流程图形式,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使用权过程、用权责任一目了然。其次,认真排查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环节。如,我段结合实际共绘制高、中度风险环节28项,梳理廉政风险环节102个。
3.查实廉政风险。紧扣每一个风险环节,采取自己找、互相查、群众提、“专家”评、组织审的方法,深入排查廉政风险。如我们在实践中,按照一个事项一个事项过、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查的实施步骤,紧扣每一个风险环节中有关岗位(风险岗位)的权责范围,围绕制度机制是否完善、内部制约是否有效、用权过程是否公开等,一项一项查找权力行使、制度机制和思想道德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确保廉政风险查得准、查得透。
4.细化防控措施。基本思路是:一是合理分权。对相对集中的权力进行分解,避免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二是有效制权。根据风险管理部门、类别、项目,采取各部门梳理、组织“专家”集中会诊、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等措施,对现有管理制度逐一进行风险评估,扎实做好废、改、立的工作,严防制度缺失,确保制度刚性管用。同时,做好用权留痕备查工作,强化对权力的有效制约。三是公开亮权。深化厂务、事务公开,推行网上公开,将所有用权依据、用权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开,广泛接受职工监督,有效防控暗箱操作。四是科技控权。充分运用新技术新装备,努力实现廉政风险由人控到机控的转变。如实践中,探索研发的车间二次分配信息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电子监察手段,将有关管理软件联通执纪监督部门,强化实时监督,增强监督实效。据统计,全段共制定防控措施286条,使廉政风险防控有据可依,措施具体管用,便于定岗定责管理。
在如上工作的基础上,应固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成果,纵向以风险环节为轴,横向按流程图--风险环节--风险点--责任岗位—防控措施—评估周期--廉控快语等内容布排,以表格形式编制每项风险管理事项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指导书》,并汇总形成本单位、本部门的《廉政风险防控操作手册》,实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网络化、系统化、简明化、有形化、可操作,形成防控流程清晰、防控措施管用、防控责任明晰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
三、务必加强风险管理,增强防控效能
应当依据风险管理理论,对廉政风险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形成管理闭环,强化防控工作。
1.落实风险防控责任。这是落实防控措施、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的重要保证。对风险防控事项及其每个环节的廉政风险,实行分类分级、定岗定责管理,构建风险防控网络。按照“谁分管、谁负责防控”的原则,逐项落实风险防控责任。高度风险由段廉政风险防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管理,纪委重点跟踪监督;中度风险由分管领导负责管理,纪委定期抽查监督;低度风险由车间、科室负责人管理。同时,逐一厘清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岗位的责任,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人人签订承诺书,确保廉政风险有序可控。
2.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一是风险预警机制。采取信访受理、审计检查、执法监察、重点检查、定期向服务对象发放测评表等形式,以及每季度召开段纪委委员、段属党支部(总支)纪检委员,管人事、管财务、管材料、管工程、管综治等“两委五管”人员专题分析会,广泛收集廉政风险信息。根据廉政风险大小和情节,明确口头预警、廉政谈话预警、下发预警通知书等形式,对发生廉政风险的单位、部门和个人进行风险预警。二是督导落实机制。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组织不力,以及发生新的廉政风险的单位、部门和个人,加强跟踪督办,督促整改存在问题,制定防控措施,确保防控工作质量。三是动态管理机制。根据落实市场主体地位、转换经营机制和组织结构、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新形势,以及在实施中暴露出来的新的廉政风险点,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排查廉政风险,细化防控措施,明确防控责任,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提升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效能。
3.强化风险检查评估。对于每一项廉政风险防控事项,明确部门自查评估、综合管理部门检查评估、纪检监察部门检查评估和领导小组分析评估4个评估主体和形式,明确检查评估周期,重点检查评估廉政风险点查得准不准、全不准,风险防控措施是否管用,同时做好修定、完善工作。根据检查评估结果,对廉政风险防控责任不落实的单位和部门,给予责令检查、通报批评和经济责任制考核。对于廉政风险自控不力,存在不按程序办事或违反制度规定问题的党员干部,下发《监察建议书》予以纠正;对发生不良反映或违纪苗头性问题的,给予廉政谈话和组织诫勉;对于构成违纪事实的,予以立案查处,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