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之术。
出处:南宋·袁采《袁氏世范》
译文:言论讲究忠诚信誉,行动奉行笃厚敬肃,这种原则是圣人教人们如何获得乡里乡亲敬重的方法。
品读:“言忠信,行笃敬”最早来源于《论语》,是儒家为人处世的经典准则,为后世所推崇与信奉。而袁采作为以刚直清廉而著称的官吏,将其列入家训教导子孙,后世也多有化用,可见其经久不衰的参考价值。时至今日,其对于当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言必信,行必果”,说起来容易,可多少领导干部又能真正落到实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加强,部分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问题暴露出来,“人民的公仆”沦为阿谀奉承、阳奉阴违的“双面人”:面对前来视察的上级领导,一方面消耗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大搞“面子工程”,营造出政绩优良的假象,走升官发财的“歪门邪道”;另一方面一改平日奢靡与傲慢的形象,摇身一变成了廉政爱民的“好公仆”。可平日里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时,要么摆起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假托外因百般推诿,反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么表面上耐心聆听、积极引导,实际上使的是“缓兵之计”,给老百姓开出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背地里搞的却还是“暗箱操作”那一套。
部分官员失去民心,归根到底是丢失了对民众的敬畏之心。党员干部从群众中来,被人民选择,就应当回到群众中去,为人民谋福利,不辜负人民的信任。身居高位,却自恃高人一等,利用权势某一己私利,全然忘却最初的信念与承诺。“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倘若这样的风气在党内蔓延开来,终会破坏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遗患无穷。
四十多年前,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与当地父老乡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真正了解到了人民疾苦,建立了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倾听民声、广聚民智、汇集民力,说到做到,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说:“当年的知青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如今,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当从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中获得启发,积极学习习总书记深入基层、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铭记自己的责任与信仰,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砥砺前行。
所谓“忠信”,强调的是为民办事,信义当头。从而能稳固政府的公信力,避免掉入“塔西佗陷阱”的可能;而所谓“笃敬”,则提醒领导干部们时常扪心自问,日常工作中的行为是否违背初心。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暴露出来的问题被及时矫正,使民众看到了切实的变化。而领导干部队伍仍需不时自我反省,毕竟身既在其位,服务于民便是一生的使命,只有将“三严三实”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终身追求,言行合一,心怀敬畏,才能真正被人民所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