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4日,渭南市潼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马世仓通过《秦风热线》“纪委书记面对面”系列专题节目,介绍了他们如何通过纠“四风”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的情况,以及当地连续15年开展的“规范执法优质服务”创评活动具体内容。
发挥职能作用,保障县域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潼关县纪委监委围绕精准扶贫、秦岭北麓环境整治、扫黑除恶等各项中心工作,突出政治巡察,强化监督职能,用好“四种形态”,严格执纪问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持续把从严治党的责任向镇(办)延伸,向站、所、校和农村(社区)延伸,为全县各项事业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外部环境。
2018年至今年第一季度,潼关县纪检监察组织处置各类问题线索429件,其中函询了结13件,初核了结163件,立结案25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80人,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348人次,运用第二种形态处理257人次,运用第三种形态处理23人次;运用第四种形态处理8人次。特别是纪法衔接取得了突破,协助渭南市纪委对潼关县环保局原局长高继荣严重违纪涉嫌犯罪问题进行了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移送检察机关。高继荣受到开除党籍、公职处分,违法犯罪问题受到法律追究。
应对“四风”问题三步走
一、抓教育,重预防,以弘扬廉政文化为根基,高标准打造杨震廉政教育示范基地。
二、抓整治,重监督,以“五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全方位开展督促检查。
三、抓创评,重实效,以“规范执法优质服务”创评活动为载体,常态化推进干部作风转变。
第一步:预防
潼关是“四知宰相”杨震的故里,杨震是东汉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思想的精髓在于“暮夜却金”故事中的“四知”,也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廉政精神。正是基于这一点,潼关县委、县政府深挖杨震廉政教育资源,着力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杨震廉政教育基地。
第二步:整治
抓整治,重监督,以“五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全方位开展督促检查。
1、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3+X”专项治理。
2、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3、加大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的督查力度。
4、聚焦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0+5”专项行动。
5、建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问题线索移送机制。
典型案例
2018年以来潼关县查处的典型案例:
县人民医院李某违规操办乔迁宴、大操大办嫁女婚宴受到警告处分,退还违规收受礼金;
县轻化公司用加油票据报销个人就餐费用,当地纪委监委机关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刘某予以党内警告处分,收缴违纪资金;
县代字营镇代字营社区姚某,未能正确履行工作职责,在低保审核工作中不能严格把关,违规为他人办理低保,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城关街道办张某,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承包实施村上的节能环保污染工程,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秦东镇邹某、刘某,违规套取卫生室改造资金并长期存放于刘某个人账户,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套取的2万元违纪资金已全额上缴国库。
第三步:创评
连续15年在全县组织开展“规范执法优质服务”创评活动,让民意推动作风的转变。
评什么?
重点评议公安、国土、扶贫、民政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近60个执法服务单位,主要包括四项,一是能否严格履行职责、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二是能否文明服务、诚信服务、高效办事。三是能否服务企业、关注民生、解决问题。四是能否管好干部、廉洁从政、树好形象。结合评议内容,县创评办公室每年完善下发具体的评议办法,监督抓好落实。
怎么评?
年初组织开展公开承诺活动,接受社会监督;每年随机抽取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个体工商户、镇(村)干部、村(社区)居民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参与评议;对全县6个镇辖区的公安派出所、交警中队、司法所、财政所、供电所、土地所、地税所以及各峪道检查站等128个基层站所的政风行风进行民主测评,评出“最佳”和 “最差”基层站所;开展电话满意度调查干部作风活动;集中对60个创评部门全年创评活动的成效进行评议,当场测评、当场统计、当场公布结果,当场进行表彰奖励。
评定后怎么办?
奖优罚劣。如:根据综合评议办法,对分别排在县级行政执法部门(单位)、县级行政管理部门(单位)和双、条管部门(单位)三个序列前两名的部门(单位),县委、县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按照“三项机制”要求,给予一定奖励;分别排名在三个序列后两名的部门(单位)列为重点整改部门(单位),对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进行问责约谈,对分别排在三个序列最后一名的部门(单位)全年工作“一票否决”。
效果
2018年,人民群众对潼关县干部作风满意度大幅提升,好作风赢民心,信心度达97%。群众普遍反映:过去屡禁不止的公款送节礼、大吃大喝、公车私用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干部的作风实了,下基层联系群众多了,服务意识强了,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凝聚着正能量的清风正气正蔚然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