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
——勤劳实干、知足仁爱、信用孝道
打印

说起我的家风,就是勤劳实干、知足仁爱、信用孝道。

勤劳实干

在我的印象中,父母永远都是背朝黄土面朝天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田地里辛苦劳作,春天要除草整地,夏天要浇地割麦,秋天要挖玉米,收豆子,播种小麦,冬天又要捡柴草、晒干菜、储备过冬,一年四季好像永远都有干不完的农活。最要命的就是我还爱贪玩、贪吃,但繁重的农活哪里容得了去享清闲,受父母亲的影响,从小时候,我放学回家,父母在家与不在家,我都会在帮忙烧点开水,收拾些柴火用绳子捆好放到厨房,或者打扫庭院房间卫生,再写作业,不让他们回到家再来操心照顾我。记得那时的小麦收割时节,因为没有机械化,没有普遍的雇佣劳作,一切农活都是靠劳作而来,大太阳天家家户户都在割麦子,小麦从地里割下,打捆、拉运、堆垛、摊平碾压、扬麦衣、晾晒装袋,这一道道程序都得人力劳作而来,真正的是和着汗水辛苦来之不易的,而农闲之余,母亲就纺线织布,或是给我们小孩子做花鞋子、花衫衫,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反而常常说:不能让活把人围住,而要人把活干了。从小经历着父母的辛劳,以及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直到现在参加工作,一想起他们的辛苦,就要求自己不能荒废了光阴,好好工作。

知足仁爱

我的父母辈都是经过三年大旱、吃大锅饭、进农业社、挣工分、三提五统等等艰苦年代过来的人,他们对于那个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刻骨铭心,所以教育我们这一辈人要知足,要珍惜,不能浪费五谷粮食。从小,我就不敢浪费粮食,因为父母看到会数落我。到新时代,物质富有了,但他们还经常给我说:“不能随便倒食物,造罪里。”有时候,想给父母买点好吃好喝,好点的衣服鞋子,都被他们给拒绝了,说:“现在的生活知足很,感觉都在天宫活人里,啥都不缺,不要操心。”

我的父母都是忠厚老实的人,他们对待人,讲仁爱。小时候,我记得同村子的一家人要外出两天,但孩子太小,没办法同行,便来给母亲说让帮忙看管一下,母亲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接下来的两天母亲哪也不敢去,一心一意看管着孩子,照顾孩子吃喝,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操心,直到那家人全都回来。母亲的仁爱不光是对身边人,他对一切苦难的人都怀有同情心,这也引导我们对人要怀有爱心,但凡在外面,看到年老病弱、孤苦无依的孩童,千万不能嘲笑漠视他们,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们。在我参加工作以来,我秉承父母的教导,先后给四个孤苦无依的孩子送了衣物,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希望他们渡过难关,好好生活。

母亲心灵手巧,剪纸、织布、手工酿醋、裁衣绣花等等特别在村子里特别拿手,就有许多比母亲年轻的一辈人常常叫母亲帮忙“经布”、绣花、弄纸扎活,母亲从来没有拒绝过谁,随着母亲年龄大了,我有时候看着很辛苦劳累,就劝母亲不要再帮忙弄那些活了,母亲就说:“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谁还没个难处了,这个我会,我给他们帮帮忙没啥。”特别是传统酿醋,那绝对是个体力活,那么一大盆一大盆的醋水、醋糟一遍遍的从这个瓮倒到另外一个瓮,是个力气活更是个技术活,但母亲不但把自家的酿好,还给其他有需要帮忙的去帮忙。是啊,我们的社会就是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会,我们需要凝聚这股仁爱的力量,构建和谐良性的风气,这样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击败我们中国人。

孝道信用

孝道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用我母亲的话来说就是“你爹是个24孝子,已经是活第三辈里。”原因是父亲照顾安葬了太祖父、祖父,尤其是在他们病重卧床不能自理的时候,父亲给他们理发、擦身、上药、服侍吃喝,从来没有半点嫌弃,而父亲在一次又一次坎坷中,转危为安,母亲说这是父亲的孝感动了上天,也许这就是好人一生平安的最纯朴的解释吧。从小我就知道羊有跪乳之恩,乌有反哺之情的故事,父母教导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对于别人的好要记在心间,多做好事善事,不能光占便宜怕吃亏。

父母从小就教导我,要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能光说不做,甚至哄骗人。我牢牢的记在了心里,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交给我和同村的一个娃管理学校后院的苗床,我们特别高兴,也特别尽心负责任,每天上午给苗床打开几个小口通风通气,下午盖上通风口,而且要给小苗撒浇水。有一次,碰到了周末,我在家里,想起了苗床还没有通风和浇水,特别担心烧坏小苗苗,那时没有电话,联系不到老师,校门周末也是关锁的,怎么办?最后实在担心放心不下,便和同学约好,提了一桶水,从学校后院围墙想方设法翻过去,给苗床通风浇了水。后来老师知道了这件事情后,肯定了我们很认真负责任,但也批评我们翻墙很危险,以后不能这样了。想起这件事,我都觉得自己很勇敢,支撑我这样做的原因是答应的事情一定要负责任做好,要守约不失信,这样才心里安然。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他们从始至终活的都不是纯粹的自己,而是一直为家、为儿女、为子孙考虑,自始至终无怨无悔,从来没有为自己考虑多少,我想,天下父母都一心吧,但愿天下父母都平安,我们儿女一辈要把父母言传身教传给我们最朴实真实的美德传承下去。(彪角镇政府)


上一条:我家常吹的“三股风”
下一条:我的家风故事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