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国家秘密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凸显、安全威胁多样性增大、安全挑战的严峻性加剧,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尖锐复杂,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对公务员保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面对严峻复杂的保密形势,全面提升公务员保密素质、强化公务员保守国家秘密的责任担当、增强公务员应对和化解各种窃密泄密风险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务员要切实增强定密工作素质
当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通过信息公开渠道搜集获取竞争情报已成为各国情报窃密的主要途径,存在于公开渠道的泄密风险加剧,保密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关联度不断增强,保密工作的任务不断加重;同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涌现,社会管理的敏感性不断增强,保密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信息公开持续推进,公开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深化,保密与公开的中间缓冲地带越来越窄,有些行业和领域已逼近临界线,信息公开泄密风险不断加大。在此情况下,如果定密不当,必然使该保的国家秘密保不住、该公开的信息不能公开,这种状况不仅会影响国家安全利益、削弱风险应对和处置能力,而且会影响信息公开的顺利推进。形势的发展对定密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处于信息产生和信息保密最前沿的公务员具备较高的定密素质,精确把握国家秘密确定的时机、标准、程序和方法,切实使该保的国家秘密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该公开的信息得以及时公开,从而实现国家公务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二)公务员要提升防间反渗透素质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已成为境外窃密的主要目标,针对我国的间谍窃密活动可以说无孔不入,特别是对我公务人员和其他重要涉密单位涉密人员的拉拢、收买、渗透、策反活动无所不用其极,积极寻求在我内部打开缺口,培养其情报代理人,对我国家秘密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窃密泄密案件,多数属于被境外情报机构策反窃密或者收买泄密。他们有的专门针对我出境人员拉关系、套近乎、培养感情,金钱利诱、伺机拉拢策反;有的先从我涉密人员在境外的亲友下手,一步步从外围向内部渗透,实施策反计划;有的通过其长期搜集刺探掌握的我内部人员工作生活状况和爱好,选择适合的策反对象,有目的地接近,投其所好,设置圈套,威逼利诱,让人上了贼船下不来;有的披着各种合法外衣为掩护,打着投资、经商、慈善、调查、论坛、合作等旗号,接近我内部人员,寻找合适人选伺机策反;有的则通过互联网招聘平台、交友平台设置陷阱,以高薪、高回报为诱饵,寻找策反和收买对象,一旦时机成熟就紧锣密鼓实施策反收买,达到窃密目的。近年来,被境外策反窃密的间谍案件和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案件发案率始终居高不下,一些公务员甚至个别高级干部被拉下水,成为出卖国家秘密、背叛祖国的罪人,教训十分深刻。保密与窃密泄密斗争的新形势,对公务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公务员增强国家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警惕性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防间谍、反渗透知识技能,在人际交往特别是与境外人员交往中,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明辨是非,区别真伪,不为金钱美女所利诱,不为花言巧语所迷惑,坚持初心,守真抱朴,履行好公务员应尽的保密职责和义务。
(三)公务员要提升信息保密素质
信息化催生数字化,改变着信息的承载方式,也逐渐改变着国家秘密的存储方式,国家秘密人工化产生和处理过程逐渐为计算机和办公自动化设备所取代,国家秘密载体由纸介质向数字化介质快速扩展,信息保密的重点也逐渐向现代通信、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领域转移,数字化信息的保密需求日益加大,提高数字化国家秘密信息的保密素质迫在眉睫。目前,各级国家机关基本实现了公务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和存储。然而,许多公务员的保密习惯还没有真正转变到数字化信息的保密上来,重纸质涉密文件管理、轻数字化涉密信息管理的问题较为普遍,数字化信息的定密、标密、保管、存储以及传输环境的安全还存在许多不规范问题,泄密隐患十分突出。特别是许多公务员对数字化涉密信息的保密要求以及窃密泄密渠道和隐患知之甚少,如忽视涉密信息定密,非涉密存储介质存储涉密信息,涉密存储介质随意放置,用互联网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输涉密信息,涉密信息随意拷贝,涉密存储介质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使用等。这些问题都给涉密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和办公自动化设备不当使用泄密案件频发的问题,究其原因,都与上述违规行为有着直接关联。在电子办公设备不断升级换代的今天,公务员的保密知识和技能只有与之相适应和不断充实提高,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信息化条件下做好保密工作、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责任。
(四)公务员要提升网络保密素质
今天的社会已进入一个全球网络化时代,网络越来越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融入到公务活动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网络已经成为窃密与反窃密斗争的主战场,成为窃密泄密的重灾区。各国情报机构都已把互联网作为窃密的主要渠道,一方面通过网络公开信息汇总分析获取情报,一方面通过网络远程攻击窃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利用其网络技术领先优势,大力发展网络战工具,千方百计控制别国网络,掠夺别国网络资源,实施全方位信息监控和情报窃密,网络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网络信息保护受到日益严峻挑战。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一些公务员对网络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网络保密的基本常识,有的即使了解一些网络保密要求也往往不以为然,对存在风险麻木不仁,对保密法明确禁止的行为漠然视之,抱着侥幸心理我行我素,违规处理、存储和传输国家秘密的行为屡禁不止,网络使用的违规率长期居高不下,“拱手送密”现象严重。一些公务机关视风险而不见,疏于网络管理,甚至以“便利”工作为由对违规行为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近年来发生的过失泄密案件多数与网络使用的违规行为有关。现实表明,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公务员要履行好保密义务与责任,仅仅有朴素的保密感情是不够的,保密行为仅仅停留在“管好文件管好嘴”上也是不行的,还必须与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相适应,不断加强网络保密素质养成,依法严格规范网络使用保密行为,确保国家秘密在网络环境运行中的安全。
(五)公务员要提升技术防护素质
信息化、网络化的实现依靠的是技术,网络监控与窃密依靠的也是技术。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维护网络安全、与网络监控和窃密技术相抗衡,自然离不开技术。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统领下,我国已经把网络安全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一方面着力推进国产化替代战略,抓紧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核心设施设备和新一代网络技术,牢牢把握网络信息控制权,彻底摆脱网络技术依靠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一方面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战为主导,加大网络保密技术防护设施设备的自主研发应用力度,加快构造攻防兼备的保密技术防护体系,彻底改变网络不设防、设防不全面、被动挨打的局面。网络保密技术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为监控技术,另一类是信息防护技术。目前,这两类技术在国家机关应用中都面临不小的阻力,究其原因,一是网络使用自由惯了,不愿受监督,二是认为保密技术应用后增添了麻烦,不便于工作。这些认识实际上都是在为网络违规行为找借口,与网络保密格格不入。网络安全保密环境的改善,重点在于技术的应用,但关键还在于应用技术的人。有了安全保密技术而不愿用、不会用、不善于用,再好的技术也没用。公务员是网络安全保密技术应用的主要群体。与时俱进,树立牢固的网络安全和信息保密意识,熟练掌握网络安全保密技术使用要领,有效提升保密技术防护和应用能力,善于利用技术手段保障国家秘密运行安全,是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公务员履职的内在之义。
(六)公务员要提升抵御风险素质
我们正处在一个风云变幻、动荡加剧的国际环境中,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非传统安全威胁逐步加大,我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到严峻挑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大,经济发展面临的阻力也持续加大,世界经济不景气阴霾挥之不去,下行压力不容低估。此外,国内深化改革所触及的利益分配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不稳定因素增多,维稳任务越来越艰巨繁重。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国际斗争激烈的时候、越是改革发展困难的时候、越是维稳任务繁重的时候、越是面临风险激增的时候,保密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就越重要。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器的中枢,作为国家和地方政策决策的制定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迫切需要增强风险意识,不仅要大力提升日常政务、事务工作中预测风险、抵御风险、掌控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而且要大力提升防范和抵御窃密泄密风险的能力,尤其在对重大突发事件和敏感事项处置上,牢固树立慎之又慎的保密作风,正确处理好信息公开和保密的关系,加强对信息公开的风险预估和测评,准确把握好信息公开的时机、范围和内容,把该保密的事项内容及时确定下来、保护起来,把泄密风险降到最低,把窃密泄密的危害后果降到最低,当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一线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