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学生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的“好校长”
打印

退休后的郝玉琦仍坚持每天读书看报。

在学生们的心目中,他永远都是他们的“好校长”,因为他高尚的师德师风,学生们早已将他的姓“郝”和“好”画了等号。以致退休近20年了,每年教师节,他仍会收到众多学生的祝福。

在他自己看来,虽然在任省团校校长后,他“官运”止步18年直至退休,但他和自己名字的谐音一样,拥有了“好运气”,因为他拥有了成千上万优秀学生这笔宝贵财富。

他,就是长期从事共青团组织、教育、研究等工作,主编《管理学概论》等10多部教材,将毕生心血奉献于党的青年干部教育工作的“好校长”郝玉琦。

在校长岗位上,他如一位燃灯者——为学生点亮一盏盏心灯,为党的事业培养薪火相传者;退休之后,他更像一位志愿者——在坚持每天读书看报的同时,参加了省老共青团工作者协会,义务开展青年干部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即使已年满八十,郝玉琦依然在为公益事业奔忙,一有需要,他就背个双肩包出门,像个“80后”。

“把事当事干,把人当人看”

1986年11月,43岁的郝玉琦出任陕西省团校(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校长。陕西省团校创办于1952年,是党培养团干部和年轻干部的重要阵地。

在担任校长的18年间,郝玉琦一直践行着自己总结出的“把事当事干,把人当人看”做人做事原则,参与和推动学校从团干部学历教育到成人高等教育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3次重要转型,为党的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干部。

他上任之初,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培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为此,在学历教育之外,郝玉琦开创“业余走读教育”模式,通过在全省各地设立教学站,最广泛地调动基层团干部的学习热情,富有特色的团干部教育培训全面展开。他组建学生会,竭力倡导民主议事风气,打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体系;他邀请张岂之、吴天明、曲啸等社会知名人士来学校开讲座,每周六举办校园舞会,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将一大批有志青年凝聚在党的旗帜下。

在郝玉琦看来,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职团干部,能获得脱产两年学习的机会并不容易,课堂上讲授的书本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对他们进行价值观教育,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在火热的实践中砥砺磨炼、成长成才。为此,他专门定下一项制度——每个学生毕业前,都要下基层开展一次调查研究。

即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开风气之先的举动,都需要超前的思维和突破时代局限的勇气。

1994年,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成立,成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同时保留了陕西省团校的性质、任务和校名,郝玉琦出任党委书记、院长。为了这一天,他整整准备了8年。在当年教育部组织的评审工作会上,面对评审专家的提问,郝玉琦的陈述方案最终获得全票通过。

郝玉琦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时刻关注着每名学生的成长,经常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他们奋发进取、廉洁从政,即使是取得一点小小的业绩,他都会感到由衷高兴。他的身体力行,深刻影响了这些青年干部的人生选择。

在团校工作期间,郝玉琦经常去宿舍、教室和学生聊天,了解学生们的所需所盼。一次去一个班的教室时,有学生向他反映,班上一名同学因被选为班干部后坚决不当,教务人员说要上报学校进行处理。他便找到这名同学谈心,得知这名同学是怕当了班长影响学习,便说:“我看你很有组织能力,深受同学们的信任。班长可以不当,但如果党员们选你为党支部委员,按照组织原则不当不行吧?”结果,这名同学不只在选举后担任了党支部委员,还在毕业后调到组织部门工作,现在已成长为正部级领导干部。

还有一次集体外出活动中,一个班的几名学生从大巴窗口上车,被老师发现后要给予处分。郝玉琦得知后,在教职工大会上说:“他们是学生,也是团干部,是我们的同事和战友,要充分尊重和理解他们。”最终只对这几名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没有给予任何处分,更没有将负面评价写入档案。

像这样爱护学生鼓励学生的故事数不胜数。

1992年7月下旬,一名原本准备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继续深造的学生在愿望落空后带着失落回到原单位。同年9月,郝玉琦到陕南出差时专门和他联系,当面进行鼓励,拍着他的肩膀说:“人生要经得起风雨,是金子,不管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

这名后来也成长为领导干部的学生在一篇散文中写道:“郝校长是我们人生的‘指路明灯’,在我们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总会给予我们光明与温暖。他更是我们的‘人生导师’,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在背后默默地给我们支招,春风化雨,排忧解难!”

“年轻干部最怕骄傲”

时间增益了郝玉琦的人格魅力。他倡导的“一切为了青年,为了一切青年,为了青年一切”理念,至今都极具洞见和情感;他立下的“把事业看重点、把官位看轻点;把人才看重点,把金钱看淡点;把友谊看重点,把荣誉看淡点”座右铭,后来被无数学生奉为人生格言。

2004年,郝玉琦退休。有一年,他专程前往深圳看望毕业的学生,了解大家在当地的工作、生活情况,并定下“规矩”:“请大家吃顿饭,必须我掏钱。”临别时,从广东各地赶来的10多名学生与老校长难舍难分。

“校长和学生的关系,能处成这样不容易。”郝玉琦的妻子曹翠芳也参加了这次聚会,她告诉记者,从酒店分开后,郝玉琦仍在不停地接听学生的电话,“我们从深圳坐车到了广州,一路上电话就没断过。”

70岁那年,郝玉琦为自己的新书《难忘岁月》举办恳谈会。一位老朋友勉励他:“下个十年,再出一本书。”一句话,重新激发起郝玉琦的斗志。为了这件事,他几乎每天都在搜集资料,希望以亲历者身份和私人化叙事,回顾梳理自己从事共青团事业和青年工作的体会,为陕西青年运动史研究留下一份历史底稿。

十年之约,提前实现。2022年5月,这本取名为《流金岁月》的影像集顺利出版。两本书可以视作“姊妹篇”,生动再现了陕西青年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等各时期的作为与风采。有过共青团工作经历的人们,都会从这两本书的4000多张照片中发现熟悉的场景,从而产生共鸣。

“什么是书写历史?这就是书写历史。”陕西省团省委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薛红萍说,从编纂《陕西省志·共青团志》到筹建陕西省团史馆,郝玉琦一直在帮忙搜集、整理、注释资料,“他是活档案、活字典、满头白发的活雷锋。”

郝玉琦并没有把写书、出书看作多大的成就。相反,他在两本书的卷首语中,都写下同样一句话:“我不愿随意停步,更不愿随波逐流。”

这不是“事了拂衣去”的超然,而是一种“表里俱澄澈”的自持。郝玉琦是一个对人品极为看重、对腐败嫉恶如仇的人。在他担任团省委青工部部长期间,组织部门给部里调来一名年轻干部。这名干部很会做虚功,整日夸夸其谈,对此,郝玉琦几次提出批评。后来,这名干部成为主政一方的“一把手”。一次同学聚会,大家说起此人时,郝玉琦仍直言不讳:“他早晚要出事!”

果然,几年后,那名领导干部就在反腐高压态势下落马,被判处无期徒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郝玉琦重提此事,仍感慨万千。“年轻干部最怕骄傲。”他说,年轻干部首先要对基层有感情,要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让大家觉得你可信、可亲、可敬,这才是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加入组织的初心,

一辈子都不能忘”

郝玉琦出生于1943年,在进入陕西省团校工作前,先后在榆林专员公署、西北光学仪器厂和团省委工作。

如今,他的头发虽然全白了,但头脑敏锐、目光如炬,依然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记忆力尤其惊人。

“党教育了我,培养了我,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是我加入组织的初心,一辈子都不能忘了。”郝玉琦说。

一个被晚辈们津津乐道的故事是:在与妻子曹翠芳结婚前,郝玉琦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彼时,两人虽然相识很久,但碍于这个原因,他迟迟不愿把“结婚的事”办了。1970年12月25日,郝玉琦光荣入党,两人终于赶在这一年的年底,领了结婚证,正式结为夫妻。

一直到退休近20年的今天,对党忠诚始终在郝玉琦心中占据重要分量。作为陕西省老共青团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将更多精力投入捐资助学,先后在紫阳县、府谷县、太白县等地捐建“青缘图书室”,同时动员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搭桥铺路。

在儿子郝晋眼中,退休后的父亲似乎比以前还要忙。“谁找他帮忙,他都热心答应,有时半个多月见不上面。”郝晋说,“2009年8月,父亲因为痛风住院,当时正赶上协会开会,父亲为此提前出院,最终拄着双拐、忍着病痛赶到会场。”

这是郝玉琦一贯的行事风格。在郝玉琦的心中,人生就是生命的一次燃烧,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对社会、对时代、对民族、对他人多作贡献,多发一分热一分光,这样才不留遗憾。

郝玉琦始终牵挂着自己的学生。一名学生在回忆文章里讲了个故事:有一年,他在外地患病,抢救了好几天,郝校长从别处得知情况后,专门打来电话详细询问病情。“一位校领导,在学生毕业20多年后,还记得这个学生,我已经无法用任何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已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的李清堂,仍记得自己1988年入校后,在学生大会上,郝校长为了锻炼他的胆量,将亲自修改过的发言稿交给他,鼓励他大胆走上讲台,“当时锻炼出来的勇气至今受用。”

郝玉琦曾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为12个字:勤奋、诚信、友善、廉洁、励进、创新。他用80年的时间,为这12个字作出最生动的注解。



下一条:成为像水一样清澈干净的人——记2022年度陕西“最美清廉家庭”李婷家庭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