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正风:陕建的破局和布局
打印

位于西安市北大街的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建集团纪委供图)

一场“大起底式”办公用房专项检查,正在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建集团”)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对于这家深耕建筑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来说,通过办公用房专项检查,靶向纠治“四风”问题,既是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的破局之道,又是推动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布局之举,充分体现了陕建集团纪委对风腐一体特征的深刻把握,凸显系统施治、标本兼治。

找准切入点 从实摸家底

以盖房子闻名的陕建集团,最不缺的似乎就是房子。

这甚至成为集团很多员工的共识。“房子盖好不住,难道空置着?”陕建集团某二级单位一名项目负责人坦言,对于办公用房超标的概念,很多人还沿袭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传统思维。

这既有历史遗留原因等客观因素,也受行业特征等影响。区别于资源领域,建筑领域是一个完全竞争性行业,项目密集、商业往来频繁,这导致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搞经营可以讲特殊,可以游离于规定之外,眼中常盯着“大项目”,很少注意用房用车等“小细节”。

今年3月,经陕建集团党委同意,集团纪委向集团各单位党组织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利用3个月时间开展办公用房专项检查,范围涵盖集团总部机关、所属各单位(含总部各经营单位)机关及其子公司、分公司机关。

专项检查分为“所在单位党组织自查自纠、所在单位纪委监督检查、各单位纪委交叉互查、集团纪委重点抽查”4个环节,突出自查自改、边查边改。陕建集团纪委、后勤事务管理中心组成联合检查组,分专业、分领域督导检查。

国有企业是“国之重器”,必须做强做优做大。将各单位党组织自查自纠作为“摸家底”的第一步,释放出一个鲜明的信号: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

“检查的是办公用房,盯的是享乐奢靡歪风和特权思想,着眼的是作风建设行业性特点。”陕建集团纪委副书记黄京月认为,摸清底数,才能有的放矢。用“过筛子”方式,对集团的办公用房管理来一次全面检视,目的就是将监督融入企业治理体系,放大监督叠加效应,进一步压实集团各级党组织作风建设主体责任,推动办公用房资源合理配置和节约集约使用。

监督要落到实处,必须实现贯通融合。4个环节纵横贯通、全面覆盖、架构统一,精准围绕自查自纠形成的问题清单,分层分类分阶段传导压力,形成一套全周期的系统工作方法。包括领导干部办公室面积超标,未经批准建设或装修办公用房(配备豪华办公家具),未经批准租用、续用、借用办公用房等7类问题,被列为专项检查内容。

不怕亮家丑 重在立规矩

能否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检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否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必须始终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抓。早在2013年3月,陕建集团就出台了《办公用房配置标准暂行规定》,对集团总部各部室和直接经营单位办公用房予以规范。此后,集团又结合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有关规定精神,细化和完善了具体管理办法,办公用房配备使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此次专项检查涉及办公场所392处,总面积26.44万平方米,其中,自有办公场所133处16.5万平方米,租赁、借用、工地临建等办公场所259处9.94万平方米,共梳理发现155项具体问题。

这种“自我揭短、自曝家丑”的方式,直戳要害,充满“辣味”。“这次检查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纪律教育课。”陕建集团某二级公司负责人向记者直言,建筑企业是“乙方”,过去一直觉得,办公室大一点、装修气派一点,有利于开展经营工作,“现在看来,这种‘讲排场、装门面’的做法,挤占了我们很大一部分成本,也在无形中惯坏了少数干部。”

内控机制不完善、制度规定有漏洞,是制约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顽疾”。对于上述问题及其成因,陕建集团纪委指名道姓曝光问题,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党委对本单位办公用房管理的主体责任,并以专题调研报告形式上报集团党委,推动党委研判分析专项检查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

与此同时,陕建集团纪委按照“一个单位一张清单”方式,向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一对一”反馈,由所在单位党组织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由集团纪委进行追责,以此完善长效管控机制,着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

整改也是一个“立规立标”的过程。办公用房管理不仅关系企业经营成本和盈利能力,也关乎项目管理和市场竞争力,更关系到干部作风能力和企业品牌形象。在推动整改过程中,陕建集团纪委咨询相关政策制定人员,对办公用房管理相关制度规定的落实进行具体指导,推动化风成俗、规矩养成,真正让办公用房管理的“标尺”直插一线、落到基层。

聚焦强体系 推进大监督

监督是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陕建集团73年的发展史中,围绕办公用房开展“大清理”“大盘点”,这还是第一次。它更大的辐射效应在于,通过监督之力推动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一家拥有45个二级公司、项目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及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的省属企业来说,陕建集团管理层级非常多、管理链条非常长,加之经营业态的多元性、商业行为的复杂性,廉洁风险和监督难度也持续增大。

制度是否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事关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和集团高质量发展。陕建集团纪委将此次专项检查作为检视内控体系是否完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制度执行是否到位、是否存在违规问题的重要契机,全面梳理排查项目建设全周期的风险点,让监督执纪的效能更高、着力更准、出手更快、保障更强。

陕建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王晓亮担任此次专项检查组组长。“坚决破除‘国企特殊论’,把党的纪律规矩在国有企业旗帜鲜明地立起来、树起来。”在王晓亮看来,国有企业的主要职责是经营管理国有资产,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和基石,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是其最鲜明的特点。

以高质量监督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课题,必须扎扎实实体现到监督、执纪、问责的每个环节,构建国有企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王晓亮说:“监督也出生产力,止损也是创造价值。我们将办公用房专项检查作为纠治‘四风’问题的一个重要引擎,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责任,协助集团党委构建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

着眼于构建“大监督”格局,从通过陕建集团纪委的指导、把关,带动各二级单位纪委从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开始,整个过程也是对企业监督执纪全流程制度机制的一次重塑。陕建集团所属某二级单位纪检干事介绍,此次专项检查更像是一次实战演练、实战练兵,特别是对二级单位纪检监察干部来说,破解了监督“宽松软”的问题,发现问题时敢于说“不”,监督意识、监督能力、监督效能得到全面提升。



下一条:9个人如何管好90万人的粮?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