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下廉风劲
打印

汉中市天汉楼。(汉中市纪委监委供图)

巍巍秦巴,层峦叠嶂。汉中北枕秦岭,南倚巴山,两脉巨龙首首相依,拱卫这方膏腴之地。

近年来,为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和团结向上的发展环境,汉中市高起点谋划推进清廉汉中建设,将清廉单元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创新探索“清廉单元+”、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坚持“警示+文化”双管齐下等有力举措,让清风正气沿着秦巴山脉吹遍汉中每一寸土地。

探索“清廉单元+”

引领全域共建

 

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组织初中部学生代表走进校园餐厅开展帮厨活动。(汉中市纪委监委供图)

清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覆盖面广。

为全面加强对清廉汉中建设的谋划、部署、推进和落实,汉中市以“营造清明政治生态、建设清廉法治政府、培育清正担当干部、打造清爽诚信市场、构建清朗文明社会、弘扬清风尚廉文化”的“六清”目标为引领,成立市委清廉汉中建设工作专班,对全市各级各部门、县区职能职责进行梳理,分级分类制定年度清廉汉中建设重点任务,压实党委 (党组)主体责任,推动纪检监察机关靠前监督,形成“市委统一领导、市纪委监督推动、专班统筹协调、牵头单位主抓主干、县区部门联动落实、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共建共享工作格局,激发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今年4月,我们高标准协调指导,重点对全市16个牵头单位、34个责任单位和11个县区进行精准指导,通过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方式推动年度 1810 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汉中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清廉汉中建设体现的是全方位、全领域的清廉,必须立足市情,从实际出发,与履行职能职责紧密结合。为此,汉中市以清廉单元建设为抓手,按照“一单元一特色”理念,在推进机关、学校、医院、企业、工程、村居六大清廉单元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清廉单元+”模式,将深化清廉教育、创新清廉载体、健全清廉制度、推动清廉治理、做实清廉文化等融入清廉单元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形成以六大清廉单元创建引领清廉汉中建设全域深化的生动局面。

其中,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就是积极探索“清廉学校+”的一个典型。

洗菜、分餐、打扫卫生……前不久,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组织初中部学生代表走进校园餐厅,在食堂阿姨的指导下,头戴蓝色防尘帽,化身“小厨师”,开启了8小时的帮厨之旅。

“劳动最光荣!只有亲身体验饭菜的制作过程,才能让学生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办公室负责人李兴智说,在清廉学校建设过程中,把清廉教育与劳动教育、道德教育互促共融,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为了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记者了解到,市委清廉汉中建设工作专班每年对全市清廉建设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深入挖掘各县区、各部门单位在清廉单元创建中的创新实践,并精选典型案例汇编成册,为全市各单位提供学习参考。

例如,汉中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清廉工程+”,将健全清廉制度融入清廉单元建设,对“政务服务、行政许可、中介服务”实施清单化管理,并出台《行政审批决定程序管理办法》《审批服务工作人员“七要七不准”》《重点岗位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等制度,以“三张清单”“一套制度”打造清廉审批模式,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防范廉政风险。

汉台区河东店镇褒河社区依托“清廉村居+”,利用“褒河智慧社区APP”对外公布小微权力事项109项,便于群众上网查询,推动党务、政务、居务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西乡县柳树镇在“清廉机关+”建设中,深挖本地资源,以打造“隆基书院”做实以文化人、以廉育人,大力弘扬教育家江隆基“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精神,推动清廉理念深入人心。

从校园到机关,从政务窗口到基层社区,汉中市以“清廉单元+”模式为纽带,串联起各领域清廉建设的创新实践,推动清廉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形成全域共建、全民共享的清廉生态。

紧盯“急难愁盼”

破解民生难题

“我们给铁路事业贡献了一辈子,这下好了,盼了10年的‘大红本’终于有着落了。”近日,汉中市汉台区兴盛小区68岁的居民罗家俊高兴地说,这份“迟到的惊喜”,不仅是一纸法律凭证,更是对他安享晚年的最好慰藉。

罗家俊所住的兴盛小区,自2015年交付使用以来,因供地手续不完善、建设工程规划竣工手续不全等问题,导致不动产权证迟迟办不下来,成了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心头病”。

汉中市纪委监委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从住房领域不动产登记办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破局,将不动产“办证难”问题列入重点督办的民生实事问题台账,及时督促市住房领域不动产“登记难”集中整治专班协调相关部门,对全市不具备转移登记条件项目开展全面摸排起底、细化任务台账、分类施策处置、优化办证服务、健全长效机制,及时帮助群众化解“办证难”问题。

在汉中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196个项目39254户群众成功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圆了群众的“安居梦”。

民生的堵点痛点在哪里,清廉建设的焦点就在哪里。一直以来,汉中市纪委监委将清廉汉中建设与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相结合,聚焦乡村振兴、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燃气、医保7个领域重点整治内容,坚持“小切口、大深入”,推动解决了一批覆盖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民生难题。

汉中山区地势复杂,燃气管道敷设难度大、成本高,导致安装收费定价偏高、费用构成及标准不透明,制约了天然气在城镇的普及。

面对这一现实难题,汉中市纪委监委组织市发改委、市审计局全面开展燃气工程安装收费成本调查和造价审计,通过精准测算价格构成、核清成本费用,为各县区制定惠民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督促发改、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强化协同监管,督促企业取消不合理收费,全面公开价格构成,让群众实现“明明白白缴费、安安心心安装”。

“我再也不用担心做饭做一半煤气罐没气了,我家老头子也不用再扛着煤气罐爬6层楼了。”在勉县,64岁的田秀清真切感受到了集中整治成效。

记者了解到,围绕“入户贵”“用气难”问题,勉县纪委监委督促县住建局牵头,对全县各镇(街)天然气使用现状和群众安装意愿进行摸底排查,统筹考虑全县城乡各区域位置、用户密度、安装难度等因素,督促住建、发改、审计等部门,共同核算城区和镇(街)、商住楼和自建房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安装成本和所需工时,据此制定阶梯式收费标准,降低了安装成本,提高了居民使用天然气的积极性。

“让群众用上安全、方便的天然气,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为确保天然气顺利入户,我们督促相关部门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企业对接会,及时解决施工难题。”勉县纪委监委驻县住建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蔚红城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全县11094户居民完成天然气安装,累计节省安装费432.6万元。

清廉汉中建设成效要用群众的获得感来检验。据悉,自去年4月至今年5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发现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药价虚高、不动产“办证难”、供水供电供气等急难愁盼问题354个,健全完善各项制度726项,切实将清廉建设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

“警示+文化”双管齐下

营造崇廉拒腐风尚

6月13日,在汉中市警示教育会议暨专题党课结束不到一周时间,城固县迅速行动,召开全县警示教育大会。会上通过播放县纪委监委拍摄制作的警示教育片,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警醒全县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抵制违规吃喝,筑牢廉洁从政思想防线。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设立了分会场,以视频连线的形式,将警示教育覆盖到各镇(街)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确保警示教育直达“神经末梢”。

“以案为鉴、以案明纪、以案促改,我们要从反面典型中吸取深刻教训,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城固县龙头镇卫生院院长叶小清说。

一直以来,汉中市纪委监委将警示教育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多举措打造廉洁防线。一方面,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沉浸体验+现场说法+交流研讨”的立体化教育模式,通过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旁听职务犯罪庭审等活动增强震慑力。另一方面,精心编印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读本,拍摄《严守铁律》《缺失的敬畏》《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警示教育片,以鲜活案例提升教育实效。

在强化警示震慑的同时,汉中市纪委监委注重发挥廉洁文化的滋养作用,以“塑品牌、润人心”为导向,探索文化浸润、思想启发、沉浸体验等教育方式,通过开展“清风·家工程”主题实践活动、举办“翰墨扬清风”廉洁文化书画展、制作《诸葛亮的廉洁精神》短视频等方式,推动廉洁理念深入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汉中市还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因地制宜打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徐家坪镇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等一批廉政教育基地,形成具有汉风汉韵的廉洁文化矩阵。

据统计,在汉中市纪委监委推动下,全市共打造廉政教育基地19个、廉洁文化示范点199个、家风馆13个、廉洁文化“口袋公园”16个,建设廉洁文化广场、长廊、微景观、阅览室、书画墙、读书角等1000多个,极大地提升了廉洁文化辐射面和影响力。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汉中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警示教育强震慑、以文化浸润固根本,坚持“警示+文化”双管齐下,全方位塑造“汉风廉韵”品牌,全域深化清廉汉中建设,助力清风正气在汉中大地不断充盈。


上一条:“清廉村居”让乡风更清新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