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该县幼儿园开展食品安全检查。谭甜 摄
在校门口安装电子屏幕,后厨备餐烹饪、食品原料存储情况都清晰可见,并能及时预警提醒;多路摄像头对学校食堂进行抓拍,11种风险隐患实现推送、整改、审核的线上闭环管理;对招标公告发布、资格预审、开标评标等全流程跟踪监督,确保供应链阳光透明,阻断“问题食材”进校园渠道……一份份热气腾腾的“校园餐”背后,监督如影随形,筑起守护学生健康成长的防线。
学生要吃得安全,这是底线,也是红线。为整治中小学“校园餐”存在的突出问题,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陕西省纪委监委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重点围绕“校园餐”资金使用管理、采购管理、供餐管理、食品安全等方面,持续跟进监督,深入查找制度建设薄弱点、权力运行风险点、监督管理空白点,进一步压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推动职能部门落实责任、系统整治,持续规范“校园餐”管理,真正让“校园餐”成为“阳光餐”“放心餐”。
一严到底 强化日常监督
“学校食堂的食材采购明细能不能调出来让我们看一下?”“后厨卫生怎么监管?”“孩子们的餐费以什么形式交?”……近期,西安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对辖区学校食堂开展监督检查。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来,西安市纪委监委联合教育、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走访了全市169所中小学,对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式检查,通过现场反馈和发送交办单、督办函等方式,督促整改问题124个。“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拨付情况,我们开展了专项监督,发现专项资金拨付不足额、不及时问题37个,督促各级财政部门及时拨付专项资金。”西安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说。
学生的“盘中餐”,是家长的“心头念”。陕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学校“一把手”、食堂管理“关键人”、资金财务“经办员”等重点人员,围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供餐管理、食品安全等方面精准监督,并深挖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台账,推动个性问题专项解决、共性问题全面整改,坚决不让饭菜质量“缩水”“走样”。
专项整治中,延安市安塞区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对全区41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走访调研,详细梳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诉求、信访举报以及问题线索,精准识别“校园餐”管理方面的痛点堵点。针对饭菜质量、采购管理、财务管理等重点内容,督促区教育体育局建立“问题台账+整改清单”机制,实行“清单式”管理,推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和每餐食谱公示等制度落实到位,形成监督闭环;针对已查处案件暴露的问题,向区教育体育局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召开教育系统警示教育大会,做实做细以案促改促治。
针对“校园餐”食材采购不规范、日常管理粗放、家长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清涧县纪委监委与审计、财政、教育等部门建立沟通联络、问题会商、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对涉及“校园餐”的问题线索及时排查、严格审核把关,建立台账、动态清零,综合运用领导包案、“室组地”联动等方式,截至目前,严查快办“校园餐”问题线索18件。
“‘校园餐’涉及食材采购、配送、出入库等诸多环节。学校作为餐食安全第一道防线,一旦有问题,肯定要追究学校的责任。聚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在开展‘纪巡审’联动监督前,全面梳理‘校园餐’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从食材采购、资金流向到食品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确定监督重点,为后续监督工作精准锚定方向。”石泉县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说。石泉县推行“纪巡审”联动监督,审计人员凭借专业优势,深入审查学校食堂账目,对资金收支、费用报销等情况进行详细核查,精准发现潜在的资金违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巡察和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和问题线索,开展三方联合会商、集中研讨,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中提高监督效能。
全流程监管 促进管理规范化
孩子们放暑假这段时间,勉县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贾康更忙了。
他正忙着对勉县学校食堂智慧财务管理平台中的两个模块进行调试,让数据更精准,让支付更有依据。“一个是供货商价格比对,如果哪个菜品价格和其他供货商价格差太大,平台会对这家供货商预警。另一个是对营养餐报表进行完善和细化,学校每天食材的用量、品种数量都在平台上精准记录,现在要把这个报表的呈现内容变得更细致。”贾康解释道。
“校园餐”监管面广、量大、线长,涉及采购、加工、配送等诸多环节。勉县纪委监委针对监督检查、案件查办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推动县教育体育局建设勉县学校食堂智慧财务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一笔食材的流转信息都被详细且精确记录,对原材料采购、出入库管理、成本核算、财务管理进行全链条监管。平台实时记录食材库存情况,自动核算每日财务,当学校完成出入库操作后,系统可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和各类账簿报表,减少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错误和漏洞,让学校食堂资金使用有据可查。如今,使用该平台的学校食堂有96家,实现全县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全覆盖。
“以前大家出入库管理都是传统的模式,不仅耗时耗力,一旦出现问题,查找溯源也不方便。如今,借助信息化系统,食材采买、入库、出库流程得以规范,可随时追溯来源与去向。”勉阳初级中学总务处副主任蒲松说,学校每月的食材花费在30万元左右,所有食材采购、出入库均通过系统完成,提高了管理的精准度和透明度。
“校园餐”关乎学生健康成长,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重点。陕西省纪委监委抓标本兼治、促常治长效,牵头制定《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监督的实施意见》,指导相关部门制定《陕西省中小学“校园餐”工作手册》,理顺“校园餐”管理、采购、供应等11个方面程序规定,列举50个易发频发问题及100个典型事例,加强对食堂建设、膳食经费、食材采购、食品卫生等工作的统筹管理和指导。如今,陕西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出台了《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管理办法(试行)》,全省建立健全“校园餐”方面制度2000余项,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和“全覆盖”监督格局。
针对学校食堂存在的财务管理不规范、伙食费监管缺失等问题,西安市纪委监委推动教育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食堂运营管理和大宗食材采购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制度,督促教育部门将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督导评价指标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全市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及时接入市场监管智慧平台,通过自动抓拍违规行为、平台自动巡检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并督促问题整改。
“在我们的监督推动下,学校专门开设了‘校园餐’银行专户,统一线上充值支付,资金直达账户、全程无现金交易,从源头斩断资金截留隐患。”千阳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说。此外,该县纪委监委建立班子成员协同职能部门负责人陪餐听诉求、校领导同餐查质量、学生评餐促改进等监督机制,形成“入口—反馈—优化”监管闭环,同步实施会计核算、实时对账等流程,资金流向全程受控,杜绝公款私存、冒领套取等问题,有效防范廉政风险。
群众满意 “校园餐”成为放心餐
“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总是揪着父母的心。之前总担心孩子在学校吃得干不干净、好不好,现在厨房透明化了,监督也更严了,我们这下可放心了。”西安经开第三小学的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
西安市纪委监委聚焦“校园餐”管理突出问题,推动职能部门解决了一批学生家长关切的问题。督促职能部门强化对学校食堂、食堂承包经营企业、校外供餐单位日常监管,严格许可准入,目前已责令37家不合格食材供应商退出供应,强化联动监管制度执行,还查纠整改了一批问题,行政处罚立案多起。督促全市各学校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状》,323家承包经营食堂配备了食品安全“双总监”。
“让学生吃好、吃饱是我们的本职,食材管控实行‘双人复核’,达标食材复秤入库,问题食材即时退回;后勤处每日核价,确保不高于市场价。”西安经开区教育体育局局长杨永望说,“学校设食品安全总监、安全员及验收专员,每日验收直报校长,并增加家长代表参与膳食委员会的名额,畅通诉求渠道,形成家校监管合力。”
如今,在宝鸡市渭滨区的各中小学里,时常能见到一支检查队伍进后厨、进餐厅,看食材、吃午饭。该区聘请了105名社会各界人士担任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你我同查”“校园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以群众的视角共同监督校园食品安全,向学校和职能部门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此外,各学校还张贴了“放心餐饮社会监督”二维码,让所有学生家长都可用手机“扫码观厨”,实时查看食堂操作加工全过程。学校餐厅还设立“即诉即办”工作台,快速处理大家对饮食的意见建议,真正让学生吃得安全可口,让家长满意放心。
“群众普遍关注的‘校园餐’餐费、饭菜质量的问题,也是这次整治关注的重点。我们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学校食堂食材采购成本、加工运营成本等开展检查,重点排查虚报成本、违规加价等问题。”延安市安塞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说。今年以来,安塞区纪委监委推动建立“监督委员会+师生满意度测评”双轨监督机制,严格落实“日清月结”公示制度,以透明化管理倒逼食堂规范运营。目前,安塞区校园营养午餐菜品由2个增至3个以上,肉蛋、新鲜蔬菜及当季水果占比提高,学生营养午餐价格由8.5元降至7.5元,惠及学生6000余人。
陕西省纪委监委通过强力整治中小学“校园餐”问题,推动107个县(区)投入2.5亿元改造提升学校食堂。如今,陕西很多学校将食堂操作间、食材库、配餐间、餐厅等关键区域视频画面公开展示,对后厨实行操作实时巡检、智能分析预警、远程呼叫提醒,让厨房从“幕后”走到“台前”,不仅“亮起来”还要“管起来”,全力保障“校园餐”成为学生的“放心餐”。

近日,米脂县纪委监委驻县教育和体育局纪检监察组对“校园餐”进行专项检查。刘雄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