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庞金印,1921年1月出生于陕西三原县,1938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1939年2月随军开赴抗日前线,编入十七师四十九团,在山西平陆县参加了中条山六六战役等多场对日作战。1944年加入地下党组织,1972年又重新入党。1980年3月,庞金印在泾阳县三渠镇供销合作社离休,2023年1月去世,享年102岁。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电视直播画面中,抗战老兵们举起右手,颤抖却坚定地敬礼。这一幕,让庞明超想起了10年前和父亲庞金印一起观看阅兵式时的场景,“父亲看着气势如虹的受阅部队,激动地说,国家的军事力量确实强大了,再也不怕外国人侵略咱们了。”
1939年,18岁的庞金印扛着迫击炮在中条山战场抗击日本侵略。如今,中条山的烽火早已熄灭,但那段浴血岁月在庞金印身上刻下的印记,已化作家风的火种,在庞家三代人心中生生不息。

庞金印全家福。
生死中条山
庞金印出生在三原县陵前镇柴家窑村,9岁时断断续续上过一年私塾,就因家贫去了富户家里打工。因为年纪小、力气也小,庞金印经常遭到东家打骂,饿肚子也是常事。
庞金印在山上放牛时,日本侵略者正在进攻中条山,企图攻下这块战略要地。1938年底,驻守中条山的士兵伤亡惨重,急需补充兵员,当地的保长来庞家要人。因为4个哥哥都已成家,母亲无奈只得让庞金印去当兵。
辞别家人,庞金印被编入爱国将领赵寿山领导的三十八军。经过两个多月的简单军事训练,庞金印就随部队跨过黄河进驻平陆县中条山一带,在三十八军十七师四十九团当迫击炮手。
中条山东北接太行山,西北有吕梁山,系黄河以北战略要地。1939年至1941年,日军13次进攻这里,企图攻破中条山,进攻豫、陕,庞金印和战友们在这里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考验。
1939年6月6日,日军分九路突袭平陆、芮城等地,庞金印所在的炮兵连驻守在一个小山头上。在一次战斗中,庞金印和战友们刚向敌人发射了几枚炮弹就被发现了,日军的炮火猛烈袭来,炮兵连的阵地陷入一片火海。在庞金印准备装填炮弹回击时,日军射来的一枚炮弹落在了他身旁,所幸这枚炮弹没有爆炸,他才捡回了一条命。这场战役,三十八军有数千名士兵阵亡。
像这样的生死瞬间,庞金印经历了许多次。在河南广武县的一次战斗中,日军久攻不下,就向庞金印所在的阵地投放了毒气弹,很多士兵因此丧命。危急时刻,庞金印用尿液浸湿毛巾捂住口鼻,爬到一棵树上活了下来。
“转战期间,父亲亲眼看到日军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许多村子火光冲天,乡亲们的房屋和田间还未成熟的小麦都被烧毁,他和战友们十分气愤,更加坚定了与日军血战到底的决心。”庞明超说。
暗战显担当
三十八军是由杨虎城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于1937年改编而成的,中国共产党在该军长期、广泛、深入地开展团结抗日工作,其统战工作非常出色,被毛泽东称赞为“我们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典范”。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于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庞金印在军中也结识了一些中共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影响下,他积极要求进步,于1944年5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春天,按照党组织指示,庞金印离开部队回到陕西华县(现渭南市华州区)、三原县一带开展革命工作。在老家三原县陵前镇,庞金印的任务是积极利用好各种关系,接应革命同志通过敌人封锁北上延安和南下开展革命工作。
要做好党的地下工作,勇气和智慧缺一不可。有一天,富平县淡村镇正逢集市,赶集的群众很多,庞金印准备在这里和党组织派来的联络员接头。可突然间集市大乱,庞金印和另一名地下党同志史德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为了给其他同志争取脱身的时间,庞金印不顾个人安危,站出来大声理论。被逮捕后,庞金印拿出自己的军官证和国民党党证,坚称自己只是回乡探亲顺便来赶集。国民党反动派见问不出什么,只得让庞金印找来保人,放了他们。为确保史德安全通过封锁区,顺利北上延安,庞金印深夜将他护送到铜川照金,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
1949年5月三原解放。为了迎接全国解放,建立基层新政权,组织选派了部分地下党员到三原参加为期3个月的培训,庞金印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学校条件艰苦,吃的是杂粮,睡的是草铺,经常是席地而坐听老师授课。
培训结束后,庞金印以毕业学员的身份参加工作,在泾阳县供销系统一干就是近31年。

庞明超向儿子讲述自己父亲庞金印参加抗战的故事。武利芳 摄
传承一抹红
也是在这一年的8月,庞明超出生了。小时候,庞金印并没有对儿子讲过太多抗战经历,但他一直坚持让儿子好好学习。庞明超上小学四年级时,要去外村的学校上学,同村小伙伴都选择了辍学在家帮忙干活。“没有了搭伴儿的人,父亲怕我不能坚持,就跟我说‘你不学个本事,以后咋为国家贡献力量呢?’”庞明超说。后来,庞明超一直坚持背馍上学,直到初中毕业。
庞明超初中毕业那年,“文革”开始了。“因为当年父亲参加的是国民党的部队,也没办法证明自己地下党员的身份,就受到了批斗,戴高帽、挂牌子游街,但父亲度量大,心态也很好,熬了过来。”庞明超说。
1972年2月,庞金印重新入了党,全身心投入到供销社的工作中。那时,基层供销社很缺人,庞金印既是主任,同时也是扛麻袋的搬运工和拨算盘的会计。
1980年,庞金印离休,儿子庞明超接了班。庞金印将自己多年来干供销工作的经验传授给儿子,“工作上要向前看,向人家学习。生活上要朝后看,不要和别人攀比。”庞明超在泾阳县供销社担任了多年办公室主任,始终勤勉敬业。
荣誉和认可或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1984年11月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下发了《关于确定杨虎城部三十八军指战员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通知》。看到了曙光的庞金印积极奔走,1990年6月,中共咸阳市委组织部同意将他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更改为1939年2月。
卸下了一直压在身上的“包袱”后,庞金印将他九死一生的战场经历完整地讲给了儿子,而最让他刻骨铭心的还是中条山战场的惨烈,“几千名陕西籍士兵宁死不做日本人的俘虏,跳进了黄河。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抗战的胜利,不能忘记他们呀。”
2013年6月6日,中条山抗日战争六六战役纪念碑在原址落成。得知这一消息后,庞金印很兴奋,要求家人带他去祭奠牺牲的战友们。2019年的国庆节期间,家人带着98岁的庞金印从三原县出发,驱车前往平陆县。
面对着纪念碑,庞金印鞠了三个躬,胸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两枚纪念章碰撞着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作为中条山六六战役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庞金印曾接受多家媒体的采访,退休的庞明超也听着父亲把从军经历讲了一遍又一遍。他拿出稿纸,为父亲写下了25页的回忆录。
2023年1月,庞金印去世,享年102岁。庞明超将父亲留下的纪念章作为传家宝分给了3个孙辈,和纪念章一起传下去的,还有那本手写回忆录的复印件。“我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抗日英雄的后代,希望父亲的精神能激励他们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庞明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