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监督”守好群众“救命钱”
打印

吴索颜 作

身为一名糖尿病患者,每月15日,西安市民李女士都要前往医院门诊开具该月的慢特病治疗用药。最近她发现,窗口药师在发药时会将一盒盒药品依次对准扫码设备,随着“嘀”的一声响,设备屏幕上便显示出一串信息,之后才将药品递到患者手上。

“以前听说过‘回流药’的问题,总担心用药安全。现在每盒药品上都有了‘身份证’,我自己也可以扫,这让我购药更放心了!”李女士口中的“身份证”,指的是药品追溯码。

记者了解到,药品追溯码是药品出厂时就被赋予的唯一身份标签,通过扫码系统,每一盒药品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全流程信息都会被记录和追踪,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这不仅有助于杜绝假药、劣药流入市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还能助力医保部门精准核查药品流向,防范欺诈骗保,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近年来,随着医保制度持续优化,参保人购药和报销也越来越便利。个别不法分子却利用这种便利,怂恿参保人超量购买药品,低价收购后分拣包装,再次销售给药店、诊所等机构获取暴利,形成所谓的‘回流药’。”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行为一方面扰乱药品流通秩序,造成医保基金损失;另一方面,如果对药品保管不善,易导致变质失效,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医保基金关乎社会稳定,关乎人民健康幸福。为了守护好人民群众的“保命钱”“救命钱”,陕西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责定位、加强监督执纪,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严肃查处医保基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筑牢医保基金监管堤坝。

今年,在陕西省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省医保局将药品追溯码异常线索作为抓手开展打击治理专项行动,利用大数据筛查药品追溯码跨省重复结算疑点7000余条,发现违规问题700余个,对196家医药机构解除或暂停协议。

“专项行动期间,我们以药品追溯斩断回流‘黑手’,查实了一家企业药品追溯码重复印刷问题,已责成该企业全部召回,有力纠治了医保药品‘虚售’‘串换’‘回流’等违规违法问题。”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依据医保基金监督模型,组织监管业务骨干、信息技术专家、医疗专家及纪检监察人员多轮论证,确定9条规则,针对涉嫌虚假住院和低标入院、跨性别购药、疑似倒卖‘回流药’3类问题筛查疑点数据,共查实线索4145件,对近600名违规参保人进行处置,解除和暂停定点机构医保服务协议50家,向纪检部门移交线索7件。”

大病保险是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对大病患者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安排。针对大病保险报销中易出现的过度医疗、虚假票据等问题,华阴市纪委监委督促市医保局在扩大保障范围的同时,建立起覆盖全流程的基金风险防控体系,通过智能审核系统对诊疗行为、费用清单进行动态监测,对高额费用病例实行重点回溯核查,确保每笔30万元封顶的补偿金精准用于合规医疗支出。同时,采取“线上智能监测+线下精准督导”模式,依托医保大数据平台实时预警扫码异常情况,现场解决设备兼容性等问题,精简手动录入环节,通过数据治理强化全流程监管效能,带动形成购销双验证的良性互动机制,购药排队现象明显改善。

此前,国家医保局飞行检查组对商洛市某县医院进行检查,发现医院涉嫌欺诈骗保等问题。接国家医保局反馈后,商洛市立即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核查,该县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协同办理,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之中。

此外,为发挥惩治震慑力,省医保局对医保基金支出异常的西安市长安大千医院、商洛市山阳高新医院等进行大数据比对,查实欺诈骗保问题5个,并予以公开曝光,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综合效果。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医保部门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问题线索502件。

发现问题是起点,推动压实责任、堵塞漏洞是关键。陕西纪检监察机关督促主管部门查漏补缺,推动以案促治、系统施治——制定《陕西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省级统筹调剂管理办法》,有效破解地区间医疗保险基金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增强全省基金互助共济和抗风险能力;针对个别定点医疗机构随意定价、乱收费等问题,制定产科类、护理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指引,有效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堵塞管理漏洞;印发《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管理规程 (2025版)》,深入开展专项检查、专家审查……截至今年9月,主管部门共建立完善医保基金管理方面制度机制80余项。

记者从陕西省医保局获悉,该局在充分利用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对平台功能进行了创新与拓展。通过陕西医保APP及微信小程序等渠道,群众只需轻点手机,便能实现药品价格一键查询、实时比对,推动药品价格公开透明,确保群众知情权得到充分保障。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