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乃万事之本

打印

家训: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

出处: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译文:心像水的源头,源头清澈才能水流清澈,心正才能行为正。

品读:从小父母就用很朴实的语言告诫我们,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成就有高低,不要羡慕别人,因为你不知道别人背后付出的努力,不要贪小便宜,在乎小利往往会因小失大,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总结起来就两个字——心正。心正,是做人立世之本,有一颗清正的心,才会有坦荡的行为举止,正如明代薛瑄所说“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

纵观历史,正心的说法古已有之,孟子所言的“浩然正气”,《大学》中讲到的“八条目”之一的正心,都是此精神的起源,更有很多史事印证了心正的重要性。唐朝书法大家柳公权,“书法四大家”之一,素有“颜筋柳骨”之誉,有一次在写字时,穆宗皇帝问:“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而笔正”,笔法出自内心,心正才能写出好字,这是柳公权写字的“法”,柳公权这么告诫穆宗还有他的用意,穆宗沉迷酒色,柳公权的弦外之音是说,治国和写字一样,都必须心正,难怪穆宗听了之后会脸红。

初唐诗人宋之问,很多人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一定知道他的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与沈佺期合称“沈宋”,在格律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曾因龙门赋诗夺锦袍名动一时,但就是这样一位诗才很高的人,做人却不怎么样,据说宋之问为了占有外甥刘希夷的一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将其杀死。宋之问更是一直攀附权贵,早年投靠武三思,晚年奉承武则天媚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最终被唐玄宗赐死,实在是可惜可悲可叹!究其原因,还是心不正。

关于心正的训诫也一直伴我成长,我的父辈们,从小吃尽苦头,却都正直良善、脚踏实地,到我们这一辈条件好一些了,众多的兄弟姐妹仍然正直勤勉、踏实上进。让我感动的还有我的公公,我的公公解放前生于大山里,放牛娃出生,两岁没了母亲,初中毕业上了中专,成为了造纸方面的高级工程师,一生克尽职守、任劳任怨,为人正直。听得最多的是婆婆的絮叨,报怨公公年轻时为了上新项目,吃住在工厂,几个月不回家,婆婆一人边上班边照管三个孩子,公公付出很多,却因为口快心直,爱鸣不平,遭到领导的反感,错过了很多提拔的机会,甚至遭遇不公平待遇,到退休还只是个纯粹的技术人员,别人都替他惋惜,他却总是嘿嘿一笑,“好着了,一个放牛娃能有今天,是国家政策好,我知足了”,公公在教导儿子方面很严厉,常把已到中年的孩子们批评得面红耳赤,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要认真做,分得非常清楚,他认为做人最主要的一要正,二是勤。

就像孟子之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一名教师,做不了惊天动地的事,那就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本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生、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将心正、身正传承下去。


上一条:78.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下一条:80.涵养义以为尚的君子人格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