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东岭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李黑记记事
打印


  前不久,在宝鸡市委举行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省优秀共产党员、宝鸡东岭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李黑记的精彩报告格外生动感人。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带领一班人把一个只有万元资产的村办小黑白铁皮加工门店,发展壮大为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84.47亿元、利税5.6亿元的大企业集团,并跨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行列,使全村780多口人的人均年纯收入,由当时的不足700元增加到去年的2万多元,年均增长上千元,成为“陕西第一村”。他的事迹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年收入以近一个亿的速度递增

  李黑记所在的东岭集团前身是宝鸡市金台区联盟村的手工作坊式门店,生产经营铁皮烟囱等日用品,1988年,全部资产仅有1万多元。当时村上群众的年纯收入也只有六七百元。面对此种情景,时任门店负责人的李黑记立志要改变贫穷落后、发展缓慢的状况,带领乡亲们搏击市场创大业,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快速发展道。他把家里的全部资产作抵押,从银行贷款10万元,又多方筹措资金数十万元,买回几台拉丝机设备和6个车皮的钢材,创办起东岭机械铆焊厂和拉丝厂,开始生产镀锌铁丝,从事铆焊、钣金、零部件加工和电气焊修理等,把手工作坊改造成多元化生产经营企业,当年就创产值近300万元,利税实现翻番。第二年,李黑记又从全国钢材订货会上订购回300多吨钢材,除满足生产所需外,剩余钢材积压在仓库。为了加快有限资金的周转流动,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剩余钢材直接对外销售。不料,很快销售一空,利润十分可观。随即便迅速转变经营策略,实行“工贸并举,以贸为主”的发展战略,从工业生产领域扩展到物资流通领域。

  经营策略的转变,使企业发展开始了规模扩张,步入规模效益型快车道。他们一面扩大工业生产规模,一面选派业务骨干分赴首钢、酒钢、包钢等全国大型钢铁企业联系业务,抢占钢材销售市场。很快,他们以钢材销售质优价廉、服务周到占领了宝鸡、汉中、西安等省内市场,还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设立了销售网点。钢材的经营销售也成为企业高速发展的龙头,年收入以近一个亿的速度递增。接着,他们又投资相关配套项目的开发建设,先后创办了为钢材销售配套服务的东岭运输处,运输车辆达100多辆。兴办了为运输队配套服务的汽车修理厂和为拉丝厂配套服务的机械厂以及东岭饭店、旅社、商店等第三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就兴建了8个企业,并组建了东岭集团。年销售总收入一举突破10亿元大关。

   从万元资产到80亿元大企业集团

  从1999年开始,李黑记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国企改革,他以东岭集团为平台,先后兼并、租赁、重组、控股、收购了宝鸡市金台物资供销公司、宝鸡市下马营明星拉丝厂、宝鸡市五交化总公司先锋商场、凤县锌品厂、宝鸡焦化厂、略阳钢铁厂、凤县八方山矿、西安第一轧钢厂、西北木材总公司等十多家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不仅使东岭集团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且还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9000多人,提供新的就业岗位2000多个。

  地处秦岭深处的凤县锌品厂,国家投资1.68亿元,历经8年建设,投产仅两年就巨亏达上亿元,只好关门停产,致使银行7000多万元的贷款变成呆账,全厂500多名职工下岗失业,生活困难,成了当地政府和银行的一大包袱。全国各地先后有30多家大中型企业前去洽谈,但都因其债务沉重,没有谈成。李黑记在调研并请教了全国诸多专家后得知,凤县地处我国四大铅锌富矿带之一,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如果经营得法,定能起死回生。于是,2000年5月,东岭集团对该厂进行了租赁经营,诚聘冶炼专家,大刀阔斧进行技改,三个月就扭亏为盈。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李黑记又果断决策,决定新建一条年产五万吨的锌品生产线。按照国内同行业的惯例,要建成这样一条生产线,最快也得5年,需要资金5亿多元。而李黑记精打细算,投资3.5亿元,仅用了一年零一个月,就于2001年11月顺利建成并一次点火投产、一次达产达标,使冶炼能力达到7万多吨,比原产量提高7倍多,不仅使500多名职工重新上岗,还吸纳安置当地1000多人就业。企业一举跨入“全国冶炼企业十强”,去年,锌品厂实现盈利上亿元,上缴税金6000多万元。

  通过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大规模实施并购和资产重组战略,集团公司现拥有总资产21.6亿元,员工1.2万人,形成集黑色金属(钢铁)冶炼、有色金属(铅锌)冶炼、钢铁贸易、焦炭生产、黑色金属制品加工等多项产(行)业为一体,工贸并举,多元化经营的大型集团公司。同时,企业也步入了跨越式发展快车道。仅从2001年到去年的4年间,集团公司的年销售总收入就从18.5亿元增加到84.47亿元,增长了4.56倍,实现利税由8100万元增加到5.6亿元,增长了近7倍。

  村民人人持股成为企业的主人

  十多年来,李黑记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新时代精神风貌,使东岭村由贫穷走向了富裕,由农村走上了城市化道路。1988年村民人均收入只有六七百元,2004年达到2万多元,年均增长1300元;村民和企业员工一样,人人持股,成为企业的主人;孩子上学从幼儿园到高中实行免费教育,全由企业负担;还对考上大学的每人奖励1000元至1500元。企业每年按人头分给每个村民5000元补助款,老人实行退养制度,每人每年另外再补助2000元;企业还投资4500多万元,建起了幼儿园和六栋欧式住宅小区。前年国庆节前后,东岭村民整体搬迁入区,企业还给每家每户统一装修,并配备了空调、抽油烟机、整体厨柜、电视、电话、宽带网。村上的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游乐场、灯光球场等文化娱乐设施在大中城市也是一流的,真正实现了农村向城市化的转变。在采访结束时,李黑记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东岭集团今年要实现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利税超过10亿元。到2010年,总收入超过20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东岭村户均资产将超过100万元。

  

  

文章来源:(宝鸡监察局网)


上一条: 郭秀明式的好支书
下一条: 心系群众 秉理直行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