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 秉理直行
打印


  贺榜凤在湖南省衡南县纪委信访室已经工作了22年。她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自己认准的“理”,当做信条来坚守和践行,从而把事业和生活都拎得清清爽爽。哪怕是遭受了人生中最大的打击,她也没有偏离一个忠诚卫士的人生轨迹。

  认准“公开、公正”这个理,就能让群众心服口服

  1999年4月的一天,一位农民来到县纪委信访室上访。除了反复地诉说“我没有挖涵洞,我没有搞破坏……”就是流眼泪。贺榜凤请他坐下,倒水,安慰来人:“你别急,有话慢慢说。”

  “看到老百姓有话说不出,我心里很难过。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就是要替他们说公道话,当他们的代言人。”

  在处理上面这起信访案件的时候,贺榜凤和当地的村干部争论上了。当时对方辩解说:“他家油菜田就在水库上边,不是他怕水库涨水淹他家的田而凿洞放水,还能有谁?这样处理有什么好说的?”贺榜凤不愠不火地说:“你们作为村干部,处理任何事,都应作调查、重证据,不能凭推理。人家有当天不在场的证明,你们认定是他干的,有证据吗?你们没有证据,就凭空下结论,罚人家款,这是不对的,为什么错了还不纠正呢?”在公开辩论三四个小时之后,该村干部心服了,在场的群众也没有异议了,村干部当即向受冤屈的村民道了歉。

  记者问:这么明显的案情,干吗不直接处理,还辩论那么久?贺榜凤说:因为有些群众不明白。必须通过公开辩论,让周围的群众都明白。

  让群众把话充分说出来,让群众充分地了解真相,这是贺榜凤的工作特色。为此,她倾注了很多心血。下乡处理信访问题或查办信访案件时,她经常是挨家挨户调查情况;开听证会时,动不动就四五个小时。

  1997年5月,贺榜凤来到了花桥镇白水村。这里的群众因为对村里财务有怀疑,几次想集体上访。县纪委和乡镇纪委曾三下白水村,事态始终没有平息。贺榜凤接受这任务后,决心彻底解决问题。她与调查组的同志一起,对该村10年来的账目进行全面清理。白天,她走家串户征求意见:你对村干部有什么怀疑,对财务有什么疑问?全村150多户500多人,她家家户户都走到了。搜集到问题和线索之后,再回头查账。一笔笔解释,一笔笔核实。大到项目投资,小到购买一副扑克牌的钱,都不放过。足足花了25天,一本糊涂账终于彻底理清,查出了10年的违纪金额共42000元,对涉及经济问题的两任村支部书记及村干部作出处理。调查组走的时候,群众放鞭炮欢送,乡干部也感慨:“你们终于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这就是贺榜凤的工作作风:挖根刨底、深入全面、公开公正、不怕苦不怕累。正因此,她经手处理的信访案件,从来都是处理一起,就彻底了结一起,不留后患,让人心服口服。

  认准“职责”这个理,就能全力以赴

  1993年到1997年,是贺榜凤最辛劳的日子。她的爱人在1993年,因肝病一度接近死亡线,抢救回来后,仍然需要精心的照顾。贺榜凤的公婆已过世,儿子又小,照顾丈夫的担子只有她一个人挑。白天她照常工作,晚上就料理家务,照顾患病的丈夫。每天早上她四五点钟起床,给丈夫熬药、煲汤、煮粥。有时因为处理信访事件拖到深夜,她就只睡两三个小时,第二天仍旧早早起床,做好家务,按时上班。因为太辛劳,她的腰椎病、颈椎病经常发作,一起在外办案的同事,看到她睡觉时要将脑袋仰吊在床边,于是戏称为“倒挂金钩”。 

  对此,贺榜凤说:“我想得很简单,我拿了国家的俸禄,就应该好好地做事。我不愿意迟到,不愿意旷工,不愿意请假,不愿意给组织上增添任何负担,我宁愿自己苦一点。我就是这么想的。”

  1997年11月,贺榜凤的丈夫因肝病去世。10天后,她惟一的儿子又参军远赴他乡。几个月后,贺榜凤正式挑起衡南县纪委信访室主任的担子,同时,衡南被省纪委确定为转办信访件跟踪联系点。安葬了丈夫,送走了儿子,贺榜凤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1998年以来,她每年解决疑难信访问题20多起,参与查办信访案件40至50起,经她调查立案处分的党员干部有100多人,每年挽回经济损失500万至600万元。 

  谈到如何度过那段最艰难的日子,贺榜凤说:“我丈夫也是个很重事业的人。在他患病的五年里,只要不住院,都在工作。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既然担了职责,就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履行职责。” 

  只是一个简单的“尽职责”的道理,却让贺榜凤站得稳、行得正,不论是什么样的干扰,都被她坚定地挡开。

  1999年7月,在查处一起案件时,有领导给她打来电话:“小贺呀,你们怎么把××叫过去了?有什么事情下次再说也行呀……”这一案件,同事们早就感到了压力,但贺榜凤回答得很坚决:“领导,我们是公事公办,您放心,我们对她照顾得很好。”

  又比如,2001年6月,在查办某供电所案件的过程中,当贺榜凤正在找该单位负责人谈话时,当事人的妻子来到了办案地点,对贺榜凤进行辱骂。在场的同事听了都忍无可忍,但贺榜凤忍住了。她对来人说:“我很理解你对你丈夫的感情。但他不仅是你的丈夫,也是一个共产党员,是一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他有责任把本单位存在的问题说清楚。你到这里来辱骂办案人员,这是干扰办案,希望不要继续犯这种错误。”事后,被查人的家属主动向贺榜凤检讨了自己的行为。

  还有一次,在查办某保险公司违纪案时,有人带给贺榜凤一句话:“我知道你有个儿子在读书,上学放学总走那条路,莫把事情做绝了。”贺榜凤第二天便找到涉案单位的负责人,当场表明态度:“这是组织交给我的工作,不是我们的个人恩怨。你的人是想威胁我吗?我儿子如果出了什么事情,我就唯你是问,但这个案子我查定了!”对方被她的凛然正气震住了。贺榜凤的“铁娘子”称号,也由此而来。

  贺榜凤说:“查案工作,是智力的较量,耐力的较量,更是责任心的较量。”正是凭着一种坚定的责任感,贺榜凤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疑难信访案件,许多“夹生饭”,到她这里就熟了。 

  认准“机制”这个理,就能事半功倍

  自2002年以后,贺榜凤的工作渐渐地比以前轻松了。那是因为,通过数十年扎扎实实的工作,不光是老信访问题得到了切实的解决,衡南县的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也形成了一套能够预防信访问题发生、快速处理信访问题的运行机制。 

  多次处理集体访的经验使贺榜凤深深体会到:村务不公开特别是财务不公开,造成了群众和干部之间的猜疑和矛盾,是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的重要根源。为此,她于1999年编写了题为“切实搞好村务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的《纪检监察信访情况》,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关于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建议,得到采纳,加速了衡南县村务公开的全面推行。

  她利用《纪检监察信访情况》、《纪检监察信访摘报》两个内刊,使这种信访建议制度化、经常化。 

  她通过实践体会到,初信初访不处理好,怨气就会越积越深,事态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为此,她带领衡南县信访室积极探索,建立了基层信息员网络制度、初信初访工作责任制度、分级包干负责处理信访问题制度、重大信访问题责任追究制度等一整套制度,将信访工作责任到人、一包到底,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把信访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她深刻了解,解决信访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让各方都能说话,各方都能服气,为此,她探索完善了处理疑难信访问题听证会制度,并经常性地运用于处理棘手信访问题当中。

  贺榜凤常说:“每一封群众来信都是有血肉、有内容的,决不能当废纸处理。”因此,针对那些举报问题简单、即使查实也不够纪律处分的信访件,她建议实施了“信访谈话”制度,协调对应的组织部门找存在轻微违纪问题的党员干部实施信访诫勉谈话,充分发挥信访监督的作用。

  为了畅通举报渠道,增强信访工作的透明度,贺榜凤还首创了信访服务承诺制度,将八项承诺上墙公布,并通过报刊杂志广泛宣传;在电视台创办《反腐之窗》专题节目,教育群众依法依纪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鼓励群众署实名举报。  

  通过贺榜凤的努力,衡南县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已经连续十一年在市里夺冠。她个人自从进入纪委,20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或优秀党员。1998年她被评为省、市巾帼标兵。1999年她被评为省、市纪委信访工作先进工作者。2001年她被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上一条: 宝鸡东岭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李黑记记事
下一条: “草帽书记”的政绩观群众观廉政观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