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海南,郁郁葱葱。八月的东方,生机勃勃。“五年前的东方可不是这个样子,”东方的群众感慨地对记者说,“巨变得益于我们有一个‘草帽书记’。”———这位“草帽书记”就是现已调任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的东方市委原书记黄成模。
2001年底,黄成模从海口市振东区委书记任上,被调到东方市任市委书记。面对“戚火贵案件”及前任市委书记失误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局部地区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的状况,黄成模从治旱兴农入手,兴水利,解难题,树正气,谋发展,带领38万东方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上了健康快速的发展之路,用爱心和行动展示了人民公仆率先垂范的良好风范,谱写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感人篇章!
“草帽书记”的政绩观
这是一项“干部干,群众看”的“另类工程”。黄成模带着116个单位的干部职工和驻地官兵12000多人浩浩荡荡开上戈枕水利南干渠工地,头顶烈日,挥汗如雨,仅20天就修复了断水多年的“救命渠”。
2002年5月15日,烈日当空,东方市一条断流多年的水渠上出现了好多城里人。他们一上渠就忙了起来:有的挖土翻沙,有的平整渠底,有的搬运石料。高音大喇叭架起来了,红旗迎风飘扬,让人回味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火热劳动场景。
附近的一些村民远远地站在树阴下冷冷地看着。“来这么多人干嘛呢?”“听说是新来的书记带着机关干部修水渠。”“真的假的?我看他们只是挥挥铁锨、拍几个镜头,一会儿就得走。”
村民们的疑惑和不信任是有原因的。这条18.9公里长的戈枕水利南干渠,灌溉农田15200亩,1972年建成时被当地村民称为“救命渠”。因年久失修,到2001年底,一些地段已经断流,万亩良田变成了靠天吃饭的“望天田”。以前也有领导说要硬化渠道,可都是做做样子就走人,水渠依然不能用,村民们都习惯了。
其实何止戈枕南干渠,在黄成模上任的时候,全市300多公里的渠道不能发挥灌溉作用,四分之三的田地变成了“望天田”。
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黄成模提出“水情即市情,水兴则市兴”,决定兴修水利,硬化渠道,解决困扰东方市多年的难题。首先要修复的就是戈枕水利南干渠。
于是,116个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和驻地部队官兵12000多人浩浩荡荡开上戈枕水利南干渠,拉开了水利大会战的序幕。
“不准摊派,不准转包,干部必须亲自上渠出力流汗!”市委出台了特殊规定。每天出工,黄成模都光着脚、扛着铁锹,带着几套班子领导走在整个队伍的最前面。
一天、两天、三天,看着这些机关干部天天出工修渠,村民们觉得这回是动真格的了。他们坐不住了,奔上工地,有的搬石挖土,有的端茶送水,有的帮忙修理工具。十所村农民唐付才看到工地石料紧张,主动把准备盖房子的几车石料拉了过来。他的家人开始有点想不通,唐付才激动地说:“连市委书记都上了工地修水利,我们家这点石料算得了什么!”
6月4日,南干渠终于响起那久违的动人流水声。
附近村民蜂拥奔上干渠。看着渠水哗啦啦流过,一位老农动情地说:“水来了,共产党的好作风也回来了!”
四年多过去了,记者近日重走了戈枕水利南干渠。渠水缓缓流淌,两旁的田地里一片绿色,各种农作物在渠水的滋润下长势正旺。每走一段,就会看见渠上用红油漆写的包段单位,“市委机关”、“市纪委”、“组织部”……一个个鲜红的名字映示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拳拳之心。
据统计,黄成模先后组织了十一次水利大会战,共硬化水利渠道111条,总长度308公里,共投入资金6092万元;新增灌溉面积4.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9.7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3.83万亩。黄成模上任后硬化的渠道比解放以来到他上任前硬化渠道的总和还要多。由此,他多了一个“水利书记”的美誉。
先顾“肚皮”,后顾“脸皮”。黄成模果断砍掉前任领导上马的“九龙广场”等“形象工程”,把有限资金用于扶贫救困。先进不先进,群众来评定。先进性教育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新书记把九龙广场停了。”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东方市。市民们议论纷纷:“他刚来就把前任领导上马的工程停了?不大可能吧。”“是真的,广场工地上那些水管都被拉到乐安村当自来水管了。”“停得好啊,你说我们这么个小县城,搞个比天安门广场还大的广场干什么?”
黄成模上任后停建的不仅是“九龙广场”,还有“九龙塔”、“生态龙”等“形象工程”及市委办公楼的装修项目,并取消一年一度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九龙烟花节”,将省下来的大部分资金投到23个村庄,解决那里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这些事办得东方人心里特舒坦。
黄成模说,当领导的,怕的是时刻关心自己的脸皮,“政绩工程”害死人!比起群众的利益,领导的脸皮算什么?!
在东方市区,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为“三脚猫”的三轮客运摩托车繁忙穿梭于大街小巷。让记者惊诧的是,就连市委市政府大院里也有许多摩托车主在悠闲地候客。
其实,也曾有人给黄成模建议取缔客运三轮摩托,认为这种“三脚猫”影响市容,妨碍城市上档次。黄成模却很认真地说:“开三轮摩托的都是附近的农民和下岗工人,他们靠这个看病、供孩子上学、补贴家用,不能断了他们的收入来源。再说了,也方便市民出行啊。要是东方的经济真发展到不需要客运三轮摩托的阶段,它会自动消失的。”
2005年12月以来,东方市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分别组织开展“深入农户保冬种”、“冬衣暖人心”、“百名党员干部驻村蹲点”、“党员扶贫互助工程”等“先进性见行动”活动,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黄成模说:“先进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得靠群众来评定。群众则是通过身边的党员来看党。要让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本色,就必须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建立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党员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黄成模开门办公,公布手机号码,全市都有他的联系人。走村入户,他的足迹踏遍全市近200个村(社区)。企业门外事,政府分内事,他千方百计帮企业分忧,助企业发展。
“来找书记的群众挡不得,不然就要挨批评。”黄成模身边的工作人员如是说。黄成模倡导开门办公,把办公电话、手机号码“广而告之”,东方市的群众随时可以与他交谈。有人说:“你这个父母官,多少大事要办,费那么多时间搞群众接待,烦不烦?”黄成模严肃地回答:“人民群众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父母’来找我们办事,正当得很。”
有人说,只要不开会,黄书记不是在乡下,就是在去乡下的路上。黄成模不喜欢在办公室里待着,他说市县委书记的工作就是在基层。几年来,他把一半多的时间用来下乡。在车的后备箱里,随时备着毛巾、草帽、雨衣、雨鞋、凉席。为黄成模开了5年车的司机毛冬才深有体会地说:“我从没见过这么爱下乡的市委书记!”
黄成模下乡,一般是从田地里开始了解情况。农民在水田里,他挽起裤脚就下去;农民在旱地里,他接过锄头就干活;农民在地里坐着歇息,他也一屁股坐下去,接过一支一两块钱一包的香烟,掏出打火机先给老农点上,两人吸得美滋滋的。聊得差不多了,黄成模才起身进村找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在上任后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黄成模就访遍了全市近200个村(社区)。好多地方更是去了无数次,那里的干部群众说:“黄书记,又来啦?”他总是笑着回答:“来看看,来看看。”因为老爱戴着草帽下乡,黄成模又多了个“草帽书记”的称号。
记者近日在和黄成模去江边乡冲俄新村的路上就领教了他对乡间路线的熟悉程度。途中,他两次拿出手机告诉前面的车走错道了,要从岔口拐进去。
“感谢黄书记为我在东方市找到了老婆,让我在这里安居乐业。”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化肥二部作业监督备员柯小军幸福地说。
柯小军只是“黄九条”的受益者之一。“黄九条”指的是东方市出台的《关于解决中海石油技术业务骨干择偶难问题的若干规定》。因为这些规定是在黄成模的倡议和主导下制定的,共有九条,故而被中海油职工亲切地称为“黄九条”。
“黄九条”出台后的一年时间里,东方市为中海油解决了15对夫妻的两地分居和工作调动等难题。黄成模说:“只有主动热情地为企业服务,才能让企业真正扎下根来,带动东方的发展。”
黄成模给自己定下了规矩:每月必须到中海石油去两次,加强工作协调;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定期与驻市企业的领导召开协调会,研究和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为加快与中海石油相配套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黄成模主持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将东方化工城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工业用地面积从原来的4平方公里扩大到29.9平方公里,为化工产业聚集预留发展空间。三年来,东方累计投入3亿多元,建设和改造了中心大道、滨海大道、日供水20万吨的自来水厂等8个重大基础设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据统计,2001年至2005年,东方市的GDP由227770万元增长到385911万元,增长65.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2320元增长到3076元,增长32.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9137元增长到16631元,增长82%。
黄成模到新的岗位上了,他把挂在办公桌对面墙上的三幅规划图留在了原来的办公室里。这三幅规划图是:《东方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规划》、《中海油化工城用地布局规划》、《东方市水利工程分布图》。
黄成模还留下了有别于5年前的东方新局面———领导班子团结有力;干群关系和睦融洽;党风政风风清气正;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尹健)
“草帽书记”的群众观
在小岭村、冲俄村、高排村、罗带村……提起黄成模,村民们“呼啦”一下子就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地诉说“黄书记”是如何让全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
村民张海明、老党员吉德武等一提起黄成模,就激动得泪流满面,因为是“黄书记”帮助他们从绝境中重生……
对此,黄成模说:“人民群众给我的评价真是太高了!”
解放50多年,改革开放20多年,为什么还有一些群众生活十分困难?这里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们的一些干部没有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有的干部甚至损害群众利益,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因此,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黄成模如是说。
只有工作不到位的干部,没有不通情达理的群众。3个月时间里,黄成模前后1 3次走进“上访村”,硬是把“问题村”建成了文明生态村。
八所镇小岭村曾是海南省远近闻名的“问题村”。前些年,这个村的党支部软弱无力,村委会瘫痪,村民反映的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从市里到省里一度上访到北京。本应该2001年完成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一直拖到2002年初还没选出来。
黄成模上任第四天,便带着干部深入小岭村。没想到的是,村民对这位新来的书记敬而远之,没有一个人愿与他说话。接连几次,黄成模不是吃闭门羹,就是遭群众误解和谩骂。有一次,一位情绪激动的村民在讲述时,由于激动将桌子上的矿泉水瓶拍飞,水正好浇到黄成模的头上。黄成模若无其事,继续听村民们撒怨气。村民们终于看出眼前的这位书记的确与众不同,开始慢慢地对他产生了信任。
3个月时间里,黄成模接连13次走进这个村。市委成立工作组进驻小岭村,果断调整了这个村所在乡镇的领导班子,并指导完成陷入僵局的村“两委”换届工作,建立起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同时,对近10年来的村经济账目进行全面清查,澄清了一些“糊涂账”,追究了3名原村干部的法律责任。还安排30万元专款给这个村修路。
村民的心气顺了,干群的关系近了,村新“两委”班子同心协力为群众办事,小岭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四个月后,该村主动申请创建文明生态村,还邀请黄成模带着市领导篮球队来到该村,与村民们切磋球技。
“只有工作不到位的干部,没有不通情达理的群众。”东方市掀起了干部下访的热潮。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东方不少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的矛盾得到了化解,出现了上访群众明显减少、提建议献良策的人明显增多的可喜现象。
为群众办事,就要一竿子插到底。黄成模把冲俄村从深山老林里搬了出来,80多岁的黎族老人住上了瓦房,村民们过上了崭新的生活。
江边乡有个冲俄村,距东方市区100多公里,住着33户黎族和苗族同胞。因为路途遥远、群山阻隔,这个偏僻山村几乎与世隔绝,车通不了,电用不上,不少村民几年出不了一次山,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2003年8月19日13时,黄成模和几名干部从乡政府出发,前往冲俄村。先是乘车,剩下的15公里山路只能冒雨步行。走进冲俄村,天已经快黑了,黄成模已全身湿透,他顾不上劳累,便挨家挨户到村民家里察看。
晚上,黄成模住在村里岁数最大的盆清贵老人家里,床头上,两人谈心拉家长。黄成模希望老人体谅政府的用心,带头搬出大山,党和政府保证大家都能住上瓦房、用上电灯,过上好的生活。第二天,盆清贵老人激动地对围在门前的村民说:“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们,这家还有啥理由不搬呢?”
几天后,黄成模带着市里的领导班子成员集体来到江边乡,为冲俄新村选址,并召开现场办公会,当场落实新村建设的各项事宜。同时与邻近村庄协调,为冲俄村民调整出生产用地,并帮助他们开荒种田和发展经济作物,解除村民们的后顾之忧。
2004年春节前,冲俄村的33户黎族苗族同胞,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茅草房,从大山深处搬到了邻近乡政府的冲俄新村,住上了崭新的瓦房,开始了新的生活。
如今的冲俄新村坐落在一片开阔的山坡上,村庄规划整齐,每户除了三间正屋,还有一间厨房、一间卫生间和一个猪圈。村民用上了电灯,政府还给每家送了一台大彩电。村里建有文化活动室、篮球场,村道铺上了水泥路,两旁还种上了小叶榕和印度紫檀。村民们则在自家小院里种下了铺地菊、三角梅等花草,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面貌。
由于长年居住在条件恶劣的深山老林,盆清贵老人搬到新居后不久就病重了。老人临终前,握着专程来看望他的黄成模的手,低沉地说:“托共产党的福,我这辈子住上了瓦房,死也瞑目了!”
他帮贫困党员脱贫致富,重燃激情;他把全身溃烂的村民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他发起成立的慈善协会得到了许多人的捐赠,也帮助了许多人,爱心在社会上传递着。
2002年4月的一天,黄成模在四更镇下荣村检查水利时得知,1958年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吉德武,因为年老体弱,生活十分拮据,夫妇俩买不起抽水机,只好每天顶着烈日戽水灌溉。
第二天,黄成模专程到市里的农机商店,自己掏钱给吉德武买了一台抽水机,并托人给他送了过去。事隔不久,黄成模得知吉德武没有牛车运抽水机,又拿出受全国表彰而获得的1000元奖金,给老人买了一头黄牛。买牛的时候黄成模还特意挑了一头母牛,为的是以后可以生牛犊卖钱。
从此,黄成模与吉德武结成了帮扶对子。每隔一段时间,黄成模都要抽空到下荣村看望老两口,每次都会给他们带去一些猪肉、大米等食品,或者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
因为吉德武,黄成模开始关注农村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党员。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们曾经为东方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至今仍戴着贫困的帽子。
必须重燃这些贫困党员的激情!在黄成模的倡议下,东方市委决定自2002年9月开始,全面实施“党员扶贫互助工程”,即组织全市97个基层党组织和115名党员领导干部,与全市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1200元的232名贫困党员结成对子,采取“一帮一”、“几帮一”等方式,从思想、资金、技术、致富门路等方面,扶持贫困党员脱贫奔小康,坚定贫困党员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和意志。
看着眼前的张海明,记者怎么也不能把他和四年前躺在床上等死的那个人联系起来。他说:“要不是黄书记帮我,我这条命早就没有了。”
2002年7月的一天,黄成模到天安乡良任村走访时了解到张海明得了银屑病,花了几万元却不见好转,已发展到全身溃烂的地步,万般无奈只有躺在床上等死。
村干部拦着要进屋的黄成模说:“他已经全身流脓,进去了恐怕会传染。”黄成模不顾众人的劝说,大步走进屋里。黄成模握着张海明的手说:“不用怕,党和政府会想办法帮你治病的。”听到这句话,张海明泪流满面。他想到了村里人像躲瘟神似地没有人敢走近他,想到了他看病时没有车子敢拉他,他的姐夫只好背着他步行几十里路去医院。张海明本能地要把手抽回来,黄成模却把他的手握得更紧了。
第二天,黄成模就派市皮肤病防治所的两名医生带着药品上门为张海明治病。不久,省皮肤病防治所专家到东方市巡诊,黄成模专门派车把张海明接到市里请专家会诊,还让市皮防所的医生送他到省医院住院治疗。
黄成模后来多次到良任村看望张海明,并责成市皮防所的所长定期给张海明检查和送药,费用全免。经过系统的治疗,张海明现已基本痊愈,能在果园里干活了。
从张海明的遭遇,黄成模开始思考:38万人口的东方市,各类残疾人有1.2万人,需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有4700多人,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有近万人。帮助困难群众,光靠政府不行,必须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体、以民间公益机构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黄成模的倡议和积极奔走下,东方市慈善协会于2003年11月成立了。黄成模出任会长,他先后捐出中华全国总工会和省政府发给他的四笔共计12500元奖金,并亲自出面向各方“化缘”。
慈善协会成立以来,累计募集资金680多万元。利用这些资金,慈善协会资助革命老区村庄挖水井,缓解了2万多人的饮水难问题;实施多层次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学生208名;开展医疗救助活动,累计拨款21万元。台风“达维”袭击东方市,慈善协会拨款218万元,购买化肥等物资送到灾区群众手中,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2006年的正月初九,30多名被资助过的贫困大学生回到家乡举办了一台义演,为慈善协会募集了37万元善款。“这件事让我特别感动。”黄成模说,“他们获得了爱心,也开始向社会回报爱心,爱心在社会上传递了。”
回首几年来在东方的工作,黄成模说:“压力最大的时候就是群众提出的问题我们不能解决。”黄成模最大的欣慰是“群众生产用水、人畜饮水安全和贫困家庭大学生上学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正在解决之中”,最大的遗憾则是“下岗工人的再就业没有很好地解决”。(尹健)
“草帽书记”的廉政观
黄成模到东方上任之时,曾有一位离休老干部拉着他的手说:“成模,你可别像戚火贵那样搞腐败,老百姓都盼着你办实事啊!”
戚火贵曾任东方市委书记,因收受贿赂1000多万元,于1998年被判处死刑。在东方的五年时间里,黄成模时刻警醒自己,在人生的考场上,一定要经受住权力和金钱的考验。
上任之初,黄成模给自己“约法三章”:不从原单位带干部到东方;不把自己的亲属安排到领导岗位;不插手工程项目。
黄成模到东方上任后召开的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成了一次廉洁自律会。会上,他给自己“约法三章”:一不从原单位带干部到东方;二不把自己的亲属安排到领导岗位;三不插手工程项目。
黄成模没有专职秘书,负责书记工作协调的市委副秘书长罗大波说:“黄书记当时是‘孤零零’一个人来东方上任的。他的爱人在省里工作,因工作原因来过东方几次,都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独生女研究生毕业后,在广东一家企业打工。”
黄成模对干部们都挺随和,可是关于家庭情况的“保密”工作却做得相当好。市水务局长汤天志说:“我也经常去海口开会,可是到现在都不知道黄书记家在哪儿,家里电话号码是多少。书记不让打听,我们就不问了。”
也有一些干部和私营企业主想通过黄成模的身边人打听他家的住址和电话号码,可都被婉拒了。
汤天志说:“这几年,市里投入硬化水利渠道的资金多达6000多万元,可黄书记从来没有暗示过我哪项工程要给哪个工程队,而是要求我们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招标。上渠道检查,他也从不问这段是哪个工程队修的,他只关心能不能按时保质完成。”
权为民所用是人民公仆,权为己所用是人民公敌。过节不收礼,只收好建议。选人德为先,用人重实绩。
在上任不久的一次班子民主生活会上,黄成模提出了“四不要”:不要把市委书记个人的意见当做市委的决定;不要把市委总揽全局理解为包揽一切;不要把加强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理解为派人列席政府会议;不要把对市委主要领导的尊重变成无原则的盲从。
在黄成模看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至关重要。一个决策的失误往往会给一个地方造成巨大的损失。作为主要领导,必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确保做出的每一项决策符合实际,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东方市副市长张莉莉说:“我们这里的民主生活会以前是四大班子各开各的,谁也不知道别的机关说什么。黄书记上任后改为一起开,那可热闹了,人大、政协在会上经常对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黄书记总是和他们一起耐心分析,虚心接受。市里的重大事项都在党政联席会议上讨论决定,黄书记总是最后一个发言,好听取各种意见。”
为了把年节送礼这股歪风刹住,黄成模上任的第一个春节前夕,就代表市委通过电视和报纸郑重声明:过节不收礼,只收好建议。这则声明在东方市的干部群众中迅速流传开来,在很大程度上刹住了送“红包”这股歪风,同时还收到了873条合理化建议。
汤天志说:“黄书记上任后,我们这些中层干部逢年过节就很轻松了,不用想拜年什么的。黄书记给我们拜年,但不允许我们给他拜年。”
据东方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隋夕岭介绍:有一次,黄成模为某公司进驻东方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公司经理要给他发5万元奖金。黄成模说:“实在要给就给我们市的慈善协会吧。”这位经理听了更加感动,一下子捐了10万元。
为了端正用人之风,黄成模提出“选人德为先,用人重实绩”、“不要个人举荐的干部,只要群众拥护的公仆”。在他的倡议下,东方市委在海南省率先推行和试行了全委会任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表决制、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等18个规章制度。近两年,又制定了《东方市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行为规则》、《东方市党政领导班子重大决策议事规则》、《关于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征求纪委意见的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
黄成模在领导班子成员眼里是忠厚兄长,在群众心中是知心朋友,在篮球场上则是一员生龙活虎的猛将。他把四套班子成员编为一线二线篮球队,每周与市直单位或乡镇打两场友谊赛,在“八小时以外”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友好交流的平台。几年下来,打篮球既健身娱乐又展示班子成员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远离了各种诱惑。
他给干部上廉政党课,与纪委一起讨论制度规定,给纪委撑腰打气,让纪委的同志觉得纪检监察工作更好干了。
黄成模有个口号是:“我是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无私无畏先从我做起,廉洁自律请向我看齐。”他认为,只有端正党风政风,才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黄成模每年都要给东方的干部上廉政党课,去年他结合《实施纲要》给全市党政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并对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做出具体部署。凡是涉及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规定,黄成模总是要和纪委的同志一起讨论修改,有时还帮着出点子。
黄成模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有力证明,就是重视关心纪检监察工作。在干部使用、经费开支、工作安排方面都给予纪委大力支持,在查处案件遇到压力、阻力时,他总是给纪委撑腰打气。
隋夕岭感慨地说:“有了成模同志的带头和大力支持,我们纪委的工作更好干了。”
文章来源:(中国廉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