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努力打造阳光政府
打印

    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紧紧围绕权力运行的关键领域和环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着力构建权力公开运行的新机制,为建设阳光政府、廉洁政府、法制政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清理确认权力,实现权力行使法定化

 

    权力家底的清晰和权力事项运行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推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基础和前提。长期以来,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行政权力运行往往呈现“多、散、乱”等特点。一是政府掌握的权力过多,把应由市场和社会解决的事情掌握在手中,人为的设置门槛,滋生了腐败的空间。二是权力运行的流程不合理,过程不透明,往往因人设事,办事环节过多过长。三是内部管理混乱,权力缺少监督制约,权责不一致,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容易出现暗箱操作、“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等问题。

 

    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西安市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积极探索,认真做好权力的清理确认工作,做到家底清、流程清、权责清。是持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先后5次组织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大力削减行政许可项目,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范围,压缩办理时限,将原有的1378个行政审批备案事项削减为105项,其中投资项目审批削减为58项,审批用章从125个减少到25个,收费项目由43个减少到5个。二是开展行政法律规章的清理确认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对2005712010630期间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其中217件规范性文件被保留,5件予以废止,39件规范性文件宣布失效。对20102月底前公布的43个行政机关和19个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执法依据进行调整和梳理,经审核确认了1567部法律规章,废除43部。三是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20094月以来,在市城管执法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雁塔区、高陵县等5个单位开展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目前已在全市推开。市城管执法局梳理执法依据225条,细化处罚标准620条,制定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并探索推行城管执法网上办案系统,用计算机程序固化行政执法全过程,推行阳光执法和标准化执法。同时,在行政权力界定后,为解决权力运行过程中随意和滥用的问题,西安市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对每项权力绘制了流程图,通过流程再造,使权力运行规范化。以上举措,使西安市行政权力的界定更加明晰、运行更加科学,为加强监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平台载体,实现权力运行公开化

 

    在清权确权、规范程序的基础上,如何把行政权力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内部和公众监督,促使公务员更加廉政勤政,是权力透明运行的关键。近年来,西安市围绕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借助电子化、信息化手段,积极建设政务服务平台、工程建设招投标平台和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营造公正透明、高效便民的政务环境。

 

    搭建政务服务平台。20094月,由西安市纪委、监察局牵头成立了市政务服务中心。目前,共进驻市级部门31个,进驻人员211人,设立办事窗口106个,可集中办理155323个审批和服务事项。采取“假定审批前置条件成立,各部门实施同步审批,以时限最长的单个审批环节时限作为整个事项最终审批时限”的办法,通过再造审批流程,对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审批环节的事项,实施联动式并联审批。比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阶段实施“联动式”并联审批后,办事企业从原先要依次跑13个部门变为只找1个窗口、从提供13套资料和图纸变为提供1套,从接待13次现场踏勘变为接待1次,整个事项审批时限由319个工作日缩短到45个工作日。实施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登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市权内内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系留气球活动和户外宣传活动行政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共6类并联审批。西安市政务服务中心启动以来,共受理审批和服务事项64780件,提前办结率95%,按时办结率100%,总体压缩时限79%,群众满意率100%。先后接受中央和省有关单位调研检查15次,外地考察学习65次。同时,为了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积极将政务服务向区县、乡镇、社区等基层延伸,全市10个区县、3个开发区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379个乡镇街办(站所)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343个社区、乡村建立了服务代理点,政务服务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初步形成了四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

 

    搭建工程招投标平台。工程建设领域资源、权力比较集中,以往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非法分包、代理机构违规操作、专家评标不公正等问题时有发生,现在西安市以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为契机,搭建了以“五个统一(统一交易市场、统一管理制度、统一信息平台、统一诚信体系、统一电子监察)、“四个驻场”(交通、水利、建设行业管理部门驻场监督,纪检监察部门驻场监察)为主要特征的全市工程建设领域的统一交易平台,并于201111正式运行。具体做法:一是统一进场交易,将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城市轨道交通、水利、公路等行业所有工程项目统一进场交易,做到全覆盖。二是统一管理制度,设立了“工程建设项目预选承包商制度”,规定了政府投资项目全部实行资格后审,在原有3种评标办法基础上,新增加了先评后抽法和抽签法2种方式,为不同类别的工程评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三是统一信息平台,专门成立“西安建设工程信息中心”,与交易中心合署运行、统一管理,实现了无形的信息资源与有形的交易市场充分衔接。四是统一诚信体系,构建工程项目、企业、人员三级基本信息数据库,建立西安建设市场诚信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汇聚不同行业信用信息,搭建起市场和现场的联动机制。五是统一电子监察,利用全程电子跟踪、实时监控、自动预警、全程留痕、综合绩效评估、统计分析等主要功能,及时防范和纠正交易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截止目前,共进行770项工程交易活动,总中标金额285.43亿元,没有接到一起群众投诉,没有发现一起违法违纪案件。

 

    搭建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针对政府采购部分商品质次价高,采购周期长、效率低,售后服务差以及易产生“集中采购、集中腐败”的问题,西安市按照“全面覆盖、分步实施、便捷高效、注重监管”的思路,建立了以“一体两翼”(即以政府采购业务流程为主体,以执行平台和监管平台为两翼)为基本架构的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并于201171日起在市级部门推广运行。该平台主要包括采购业务审批、电子化招投标、专家库管理、供应商库管理、网上电子竞价、报表统计和政府采购门户网站七个子系统,基本上覆盖了政府采购业务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一是全流程覆盖、一体化开发,即整个系统将政府采购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基本涵盖在内,而且开发设计过程一次性完成,各项业务间衔接顺畅,同步发挥效能;二是多系统联接,大财政模式,即政府采购系统与财政管理的其他业务系统实现数据接入,放大并拓展了各个系统的功能,顺应了建设财政业务大平台的思路;三是自动化抽取,重信息保密,即系统对于抽取政府采购评标专家设置了严格、科学的程序,自动完成抽取过程,抽取信息在开标前即便是操作人员也无法获取;四是标准化评标,全过程监控,即对于采购项目,在供应商投标及专家评标环节实现标准化模板编制文件、电子化数据传送、音视频监控及刻录,最大程度实现评标过程的公开透明;五是电子化竞价,多品牌竞争,即对于部分协议供货商品,系统可通过网上电子竞价方式完成采购过程,而且按照多品牌竞争的规则来进行,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资金。平台运行以来,采购周期从以往1个多月,缩短到5-7天,电子类产品采购平均价格,从原来高于市场价到低于市场价4-8%

 

    强化监督制约,实现权力运行的规范化

 

    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是对政府传统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为确保顺利有序推进,西安市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保障工作。

 

    抓组织考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去年9月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平台相关工作。市纪委监察局坚持把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作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全局进行安排部署,并成立了由法制、编制、电子政务办等部门领导组成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制定出台了《政务公开考核暂行办法》、《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办法》,连续两年对行政权力公开运行等工作进行考核,通报表彰了83个单位,对排名靠后的单位提出了整改要求。

 

    抓制度建设。为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规范有序进行,西安市先后制定了《关于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清理审核市级行政权力的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同时,按照“一项权力建立一项制度”的原则,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行政权力公开平台建设始终,努力做到权力行使的范围涉及到哪里,公开就延伸到哪里,制度就建设到哪里,着力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工作机制。比如,在工程建设招投标平台中,分别制定相关办法、制度、规定33项;在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中,先后制定办法、规程、意见等文件制度15项,初步建立起了用制度管权、制度管人的监督机制。

 

    抓机制创新。为切实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确保持久公开透明运行,西安市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积极加以解决。一是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机制。市审计局实施审计业务“四权分离”,将审计计划、查证、处理、执行四项职权分别交由办公室、业务处室、审理稽核处、政策法规处独立行使。二是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围绕人、财、物等关键环节,分析排查腐败易发多发的风险点,探索建立风险预警和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市地税局围绕“征、管、查、减、免、罚、人、财、物”九大节点,共查找出171个岗位、4大风险类别、738个廉政风险点,建立了税收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网上风险预警与网上税收执法权的公开透明运行无缝链接。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西安市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了腐败。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有力遏制了暗箱操作、权力寻租、吃拿卡要等消极腐败现象。去年行政信访案件下降了10%。二是行政服务效率明显提升。通过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全市行政审批时间平均缩短40%以上,“审批部门多、环节多、收费多、时间长”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明显减少。2010年全市政风行风测评群众满意度达85.04%,较上年提高4.98个百分点。三是进一步和谐了党群干群关系。实行行政权力公开,将各项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消除了群众对行政机关及领导干部的神秘感和隔阂感,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正如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的一位群众所说:“进入一个门,事情很快就办好,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一年多来,市政务服务中心各进驻窗口共收到锦旗139面、感谢信和表扬性留言1489()。四是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优化了环境、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成为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文章来源:西安市纪委


上一条: 临潼区认真开展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
下一条: 莲湖区:加强管理规范服务 提升政务服务网络建设水平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