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陵县把党务公开工作作为一项“阳光作业”,从公开载体、公考内容、规范公开等方面入手,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党务公开有章可循、规范运作。
一是创新公开载体。依托县党务政务服务中心,把县纪委、组织、宣传等8个党群部门和公安、民政、教育、计生等29个政府部门的208个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集中在一个窗口单位公开办理,实现了“一门受理、一厅办公、一口收费、一条龙服务”。中心运行两年来,共办理各类事项13万余件,群众满意率达到100%。为了方便群众查询公开信息,一方面在中心设立了党务政务公开查询专柜,将14个部门的1264份材料进行了公开。另一方面还在中心外网上开辟了党务政务公开栏目,为各部门建立了党务政务信息、单位职能、专题公开等六大版块的党务政务公开子目录,基本涵盖了党务政务公开的所有内容,使县党政服务中心成为高陵党务政务公开的主阵地。目前,我们正在开通党务政务公开VOD电视点播栏目,将低保申请、救济款发放、生育指标报批、宅基地审请等事项全部公开,群众只需在自己家里,通过电视遥控,就可有选择地点播正在办理和想要知道的全部信息。
二是紧扣热点问题。加大对群众关注的“人”、“事”、“钱”等热点问题的公开力度。在选“人”上公开,坚持推荐干部实行“实名推荐”、“无任用推荐”和“差额推荐”等制度,规定拟提拔任用的干部民主推荐支持率必须达到80%以上;坚持任用干部实行“常委会差额推荐差额票决制”、“全委会差额票决制”和“人大、政协、公检法三长民主监督投票制”,并举一反三,及时将这一过程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开。2009年以来,连续两年公选了20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对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特别是在最后的面试环节,邀请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代表旁听监督,并对面试现场全程录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在用“钱”上公开,启动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公开公示了政府采购的项目和门店单位,并实行了“主管领导签字经手、纪委书记签字审查、行政一把手签字核销”的现金支付程序,确保各单位资金支出阳光运行。在乡镇全面推行了“廉政灶”,将乡镇公务接待的标准、规格、开支等进行公开,降低了接待费用,提高了行政效能,树立了基层干部廉洁从政良好形象。在全市率先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切实加强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社会稳定。在管“事”上公开,建立了重大工程二次摇号确定中标人制度,保证了重大项目公开安全顺利推进。在重大事项决策之前加大公开力度,积极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编制信息,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求意见建议,让干部群众来参与决策决定,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合力,推进了“开放兴县”的进程。
三是科学规范公开。结合高陵实际,围绕明确公开服务标准、搭建公开服务网络、公开服务方式等,科学规范公开工作。在公开服务标准上,坚持为企业服务“三不分、三不出、三不介绍”工作制度,提高服务标准,规范权力运行。在搭建公开服务网络上。建立“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通过“联人、联网、联业务”的方式,使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成为上下贯通的办公“立体式”与服务群众“零距离”的阳光民心工程。在创新公开服务方式上,建立了开发赔付“村组算账、乡镇把关、银行开户、直达群众”的征地款发放运行模式,组织开展了“强农惠农,科学发展”千人万户民生工程大调查活动,把中央省市和我县60多项强农惠农政策归纳整理成《高陵县2010年强农惠农政策宣传手册》,送到全县5200户群众手中,并开通“高陵阳光惠民网”,将各部门所有的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公开,把知情权、监督权充分交给广大群众,使群众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执行情况一目了然,调动了群众监督政策落实的热情,促进了发展,增加了收入。
文章来源:高陵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