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打好监督组合拳 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提档升级
打印

今年以来,咸阳市渭城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首责,将监督保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作为政治监督重点,打好“清单式”“嵌入式”“联动式”“闭环式”监督组合拳,以“小切口”“深监督”,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共开展监督检查8次,检查单位22个,提醒谈话2人,发现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2件,已立案3件,党纪政务处分5人,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2份,工作提醒函5份。

突出政治监督属性,做细“清单式”监督。渭城区纪委监委紧盯优化营商环境的五项内容、八项举措,统筹监督全区26家单位,制定任务清单,列清列细具体监督内容,进一步明确监督任务,把政治监督具体化。通过深入部分企业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和违纪违规问题线索,着力发现各职能部门在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归类汇总,建立问题清单,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推动政治监督精准化。同时,对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清单,逐一整改销号;对一般性问题,现场解决,立行立改,不能现场解决的,通过制发工作提醒函、督办函、纪检监察建议书、开展专项整治等方式予以反馈、督办;对发现的问题线索,综合运用谈话提醒、组织处理、审查调查等方式及时处置,推动政治监督常态化。

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做实“嵌入式”监督。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在主动监督上下功夫,坚持多层级纵向联动,多维度横向协作,深化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督促完善通报、调度、总结工作机制,压实政务、市场等各方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对“一把手”优化营商工作的谈心谈话,有效加强对营商环境主体责任落实、问题线索查处、治理效果公开、市场主体满意度等项目的监督检查,把正风肃纪反腐与亲清政商关系构建、窗口服务监督、清廉企业建设等贯通起来,严查破坏营商环境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跟进监督打通政策落实落地“中梗阻”,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清廉渭城建设,一体推进清廉机关、清廉企业等清廉单元建设,持续规范公权力运行,激发辖区企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全区经济发展后劲。

整合监督资源,做强“联动式”监督。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结合“三个年”活动,把监督体系与治理体系对接起来,不断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构建“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重点围绕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落实各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紧盯政策落实不力、吃拿卡要、随意执法等问题,加强和改进作风纪律进行监督检查。注重在工作纪律、工作作风、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项目推进中发现问题,用好用活《损害营商环境行为问责办法》等制度举措,细化落实政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廉洁用权等具体问责情形,划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同企业来往的红线,加大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和人员的查处力度,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监管缺位、履职不力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

构建“全链条”格局,做深“闭环式”监督。紧扣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督促落实营商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工作机制,紧盯政务服务、法治效能、人文建设、市场监管、融资服务等方面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小切口”项目整治,抓重点列清单、分批次实施整治。督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好掌上办智慧平台,重点抓好流程优化再造和审批服务掌上办、网上办为民为企解忧。加快推进“陕企通”平台应用,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注册企业数6208户,解决企业问题20余个。持续开展营商环境领域专项整治,推动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健全完善破坏营商环境的投诉举报机制,跟进开展快查快处,常态化建立回访机制,跟踪推动问题线索清零,推动各责任单位强化整改质效、补齐服务短板。

(渭城区纪委监委)


上一条:彬州:上好“五堂课”为纪检监察干部“充电赋能”
下一条:礼泉:聚焦“八小时以外” 强化干部监督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