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武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监督向基层延伸的有效途径,创新推出“345”模式,把监督触角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得到了切实解决。
该县纪委监委以“三项保障”建强基层监督队伍。组织人事保障。聘任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为村(社区)监督员,通过综合考察、初定人选、会议研究、正式聘任等4个环节,严把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监督员聘用关。目前,共提级聘任村(社区)监督员111名,选聘机关事业单位监督员105名。制度机制保障。制定《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监督员日常管理办法》《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监督员考核评价办法》《提级聘任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监督员工作运行机制》等5项制度,从学习培训、工作指导、日常管理、考核考评等方面对监督员工作管理程序进行规范。专项经费保障。每年向县财政申请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监督员专项经费88.78万元列入年度预算,用于监督员日常履职、考核奖励、人员培训、开展调研等工作。实行“一月一考核、一年一奖评”,月考评结果为“优秀”“称职”的,按月发放考核奖金;年度考核为“优秀”的,给予年度优秀考核奖金,进一步激发监督员干事创业活力。
同时,该县纪委监委推出四项举措,有效提升基层监督质效。制定履职清单。结合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监督员工作职责和村(社区)、单位重点工作,每月制定履职清单,列清共性监督事项和个性监督事项,明确监督重点,任务到人,责任到岗,“销号制”落实监督工作。推行“以事代训”。抽调部分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监督员参与专项监督,由纪检监察干部带领监督员全程参与,从查阅资料、实地走访、梳理问题、撰写报告等方面,指导监督员掌握监督检查工作流程、方法和纪律要求。开展交叉检查。镇(街道)纪(工)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统筹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监督员力量,对村(社区)、监督单位开展交叉检查,推动相互学经验、找差距、补短板。配齐人员力量。在各村(社区)成立“监督员工作室”,配备3名专职人员开展工作,实行统一指导、集中办公,有效解决监督力量不足、监督渠道不畅、资源联动不力问题。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创建“五项机制”明确监督目标。建立“12345”工作运行机制,即:遵循以人民为中心“一条主线”,依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和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两个平台”,做好密切联系群众、主动跟进监督和加强上下沟通联动“三项重点”,充分发挥监督员社情民意收集员、作风建设监督员、党纪法规宣传员、巡察工作联络员“四员作用”,推进实现政治清明、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民风(行业)清朗、干群和合“五项目标”。(长武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