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1-7月份立案82起党政纪处分106人
打印

 

今年以来,武功县纪委持续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切实践行新《规则》,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纪律审查工作深入开展。1-7月份,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初步核实问题线索163件,其中,信访约谈42人、函询18人、诫勉21人;立案82件,党政纪处分106人,同比增长84.5%。

广角度拓宽问题线索。继续坚持发挥信访案源的主渠道作用,关注新闻媒体负面报道和网络舆情,全方位畅通案件线索来源渠道。一是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和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的作用,认真落实《纪检、司法、行政机关之间案件线索移送制度》,确保将所有受到司法处理和行政处罚的党员干部问题线索纳入统一管理。上半年,司法、审计和行政执法机关共移送党员干部违纪线索45件。二是创新开展“四个一批”活动,即解决一批群众反响强烈的信访诉求、查处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纠正一批反弹回潮的“四风”现象、问责一批责任落实不力的领导干部。全县解决群众涉纪信访诉求70余件,发现问题线索180多个,查办基层各类违纪案件65件,问责党员干部8人。三是加强精准扶贫脱贫、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市场环境等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从严从快查处追究贪污挪用、截留私分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违纪违规行为,目前已初步核实问题线索32件、涉案53人。四是持续不断深化作风建设巡查。紧盯“四风”问题,突出重点单位、重点人群和重要时间节点,对党员干部违规操办、滥发津补贴、公款吃喝等问题。结合深入开展“六个专项治理”、部门履职尽责监督检查等工作,先后8次开展明察暗访,发现各类违规问题105个,发现违纪线索并立案13起,给予党政纪处分20人。

多渠道激发基层办案活力。充分调动镇办纪律审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乡镇纪检干部执纪办案能力。1-7月份,全县12个镇办(社区)立案50件,同比增长101%,查办案件最多的镇办达到8件,最少的有2件。一是优化镇办考核方式。大幅提高纪律审查工作在镇办(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中所占的分值,将镇办(社区)办案由定量考核转为动态考核。原考核细则规定镇办纪委只要消除办案空白点,纪律审查分值就可得满分。今年起则以全县基层办案平均数为考核标准,镇办(社区)办案数超出平均数按比例奖分,低于平均数按比例扣分。将纪律审查作为对镇办(社区)纪委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查办案件倒数第一的乡镇纪委书记实行一票否决,不提拔重用、不表彰先进、不评优秀公务员,倒逼镇办(社区)纪委聚焦主业主责。二是建立镇办(社区)办案责任区制度。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室联系镇办(社区)工作办法》,由三个纪检监察室分片联系指导全县12个镇办(社区)纪委的纪律审查工作,将镇办(社区)办案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对纪检监察室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镇办(社区)办案数量靠后、质量不过关的,问责纪检监察室主任。以此给纪检监察室明责加压,促使纪检监察室全面加强对镇办(社区)纪检监察工作的指导和联系,促使纪律审查工作平衡推进。三是加强镇办(社区)办案协作区建设。根据地域连片、协作便利的原则,将12个乡镇划分为5个办案协作区,建立由67名基层纪检干部组成的办案人才库。对镇办(社区)纪委无法独立查办的疑难案件线索,由对口联系的纪检监察室牵头,统一协调人员,以跨区域联合办案、交叉办案、指定异地办案等模式,统一组织初核及案件调查工作。

全方位提升办案质效。始终坚持把依纪依规、安全文明办案作为纪律审查工作的生命线。一是实行限时办结。转变以往彻底查清问题再做处理的惯性思维,对经初步核实查清的违纪违规问题,及时立案,集中力量进行调查,提高纪律审查效率。对于涉嫌违法案件,查清主要违纪违法事实后,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并作出党纪政纪处分。二是推行回访复查。建立案件线索查否再审制度,对作出信访了结的重要信访件初核案卷材料进行审核,发现疑点实行退卷重核或换人再查。今年以来,县纪委先后对两起镇办(社区)纪委查否的信访件进行重新立案审查,对3个镇办(社区)的纪委书记进行了问责约谈。三是坚持依纪审理。认真落实《案件质量标准规范》,坚持“严”字当头,“细”字为先,“稳”中求快,“准”确定性,实事求是,把好案件审理的“证据关、事实关、定性关、量纪关、程序关”,杜绝了“冤、假、错”案的发生,近年来全县无不服处分决定而申诉和行政复议的案件。四是坚守安全底线。坚持案件主办人制度,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把握纪律审查过程的各个环节,重大案件由纪委常委亲自主办,确保了案件质量和办案安全。全面落实“一案四卡”制度(办案承诺卡、办案告知卡、廉洁反馈卡、跟踪回访卡),实施办案过程监督,确保了纪检干部干净、廉洁办案。


上一条:三原县纪委“三位一体”夯实基层纪律审查工作
下一条:长武:纪律审查有了“临时党支部”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