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旬邑县纪委认真贯彻中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加大“三转”力度,强化职责职能,聚焦主责主业,把拓宽案源线索作为夯实查办案件工作基础,采取“五条渠道”持续释放从严执纪信号,进一步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扶贫领域“挖”线索。围绕全县脱贫攻坚战役总体部署,把聚焦扶贫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作为纪律审查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问题导向,制定了《关于扶贫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实施意见》,对收集到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建立信访线索专门台帐,实行办结销号制度,夯实了各方责任,强化了线索处置管理。建立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专项巡察制度,由县纪委牵头,扶贫、财政、审计、农业等部门配合,抽调28名干部巡回对全县9镇1办187个行政村就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扶贫资金运行情况和扶贫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积极摸排问题线索并加以处置。止目前,全县共收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7件,初核13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0人,责令纠错3人,批评教育2人。
群众身边“查”线索。聚焦土地流转、“三资”管理、惠农补贴、低保五保、新农村建设拆迁补偿等方面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问题,广泛发动群众通过电话、网络、微信平台等方式开展信访举报,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挤占强占等各类违纪案件。先后查处了湫坡头镇甘家店村原支部书记门某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虚报冒领机动地粮补资金15.79万元的违纪事实,给予门某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查处了清塬镇马来腰村党支部书记崔某未实施“村财镇管”制度,自行收支未做到专款专用的违纪事实,给予崔某党内警告处分。同时,积极推行“民情直通车”制度,开展纪检监察干部轮流下访活动。将信访举报和“民情直通车”制度相结合,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约访和回访,由纪检监察干部下访到群众家中面对面倾听群众反映,收集信访举报问题,对于不属于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围的问题线索,正确引导群众通过合法合理途径解决,做到了信访举报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止目前,共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开展下访12次,接待群众130多人次,受理群众信访件29件,对属于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内的11件进行了初核,共立案6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人。
审计报告“找”线索。加大镇、办和部门例行审计、专题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力度,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参与审计监督,到被审计单位查看账目,了解情况,拓展线索来源。加强部门协作,定期召开由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负责人及内设机构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听取重大项目审计情况报告,共享信息资源,全面了解和掌握党员干部在重大政策、重要经济活动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的决策管理和履职表现情况,提高监督执纪问责的针对性、准确性。同时,建立了纪检监察机关与审计机关双向联动、迅速反应的线索移送机制,审计中一旦发现违纪问题线索,县审计机关第一时间向县纪委移送,并协助县纪委核查涉嫌违纪违规单位财务问题,确保问题线索移送无缝对接。今年以来,审计机关共向县纪委移交问题线索2条,初核2件,给予党纪处分1人,诫勉谈话1人。
纵向联动“集”线索。建立健全公检法等部门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违纪问题线索和案源线索的联动协作机制,多途径、全方位、深层次受理和挖掘案源线索,形成查办案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体联动的协作构架。今年以来,共召开问题线索处置会议2次,集体研究处置问题线索18件,其中:谈话函询3件、了结5件、初核8件,业务外移送相关部门办理2件,做到问题线索零暂存。收集公检法部门行政处罚、刑事、民事判决所办案件中涉及党员干部的问题线索,对党员干部受到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和民事判决的案件坚决查处,止目前共立案调查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2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人。
失信人员“筛”线索。为规范全县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行为,切实提高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信力,不断完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制定出台了《旬邑县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失信行为问责办法》。将党和国家机关中有失信行为的,对其班子成员区分责任,进行问责;对失信党员干部加强诚信教育,从严处理,先后对县法院公告的2017年一、二期失信人员进行排查,给予县粮食局杨某、劳服中心师某2名党员干部党纪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