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武县认真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新要求,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抓主体、抓基础、抓监督三个关键环节为抓手,聚焦抓早抓小,深化改革创新,从实从细落实监督执纪“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新常态,让“风声紧”变成“平时严”,把全面从严体现在破纪之初,切实把对党员干部的严管与厚爱落到实处。
抓主体,下好问责“先手棋”。下属违纪被问责,单位领导也要受连带,这仅仅是长武县探索运用监督执纪问责的一种方式。为了切实把严明纪律纳入各级党委主体责任范围,该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盯紧关键人,确保全覆盖,建立了针对性极强的约谈制度,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对发现的问题抓早抓小,推动形成党委主抓、纪委具体负责、共同严明纪律的格局,着力构建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道防线。
在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之中,凡镇办和县直部门落实主体责任不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滞后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党政一把手进行提醒谈话,传导压力。针对少数党政部门履职不到位、出现“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促其改进工作。对反映党员领导干部轻微违规问题,县纪委将监督执纪关口前移,交办问题线索,责成单位主要负责人先行谈话,督促相关责任人认清问题、改正错误。截至目前,该县共开展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49人次,约谈党政一把手5名,约谈部门领导及中层干部16人次,发送函询单13份,提出意见建议37条。
抓基础,树起教育“风向标”。长武县把温度和唤醒贯穿廉政教育工作的始终,针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关键时刻“咬耳朵”“扯袖子”,让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使干部从内心接受组织的提醒帮助、改正错误。
该县纪委坚持每月向科级以上干部发放“廉政短信”,每周编发一期《纪检监察舆情快报》和“长武廉政”官方微信,精心选取本省、本市乃至本县发生的典型案例,采取编者按的方式,剖析案件的起因以及造成的危害,向全县党员干部发出预警通知。邀请省、市纪委有关领导及县委党校讲师,分层次举办《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廉政法规辅导讲座,做到针对不同对象不同要求对症下药。定期组织县级领导和新提任领导干部赴旬邑马栏监狱和习仲勋纪念馆、巨粉娥事迹展览馆等廉政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有计划组织镇办、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旁听县法院关于职务犯罪的庭审过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让党员干部“出汗排毒”。今年以来,该县编发《纪检监察舆情快报》28期,通报典型案例130起,播放警示教育片5部,发放廉政教育读本10000余本,发送廉政短信3500余条,7000余党员干部受到教育。
抓监督,建立廉政“防火墙”。长武县立足早发现、早提醒,针对党员干部工作、生活作风方面的一般性问题,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揭底子”不留情面,有针对性开展谈话、函询,及时教育警示,通过“红脸”“出汗”防止小错酿成大祸。
该县围绕抓早抓小的要求,突出节点谈话提醒,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生活动态,及时拉拉袖子咬咬耳朵。各级党委分别出台了廉政谈话制度,一对一的任前廉政谈话成了干部的“提醒剂”。在重要节假日、学校开学、组织换届以及领导干部生日、生病、家中婚丧等特殊时段,县纪委和各单位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制发文件通知、会议传达强调等方式,及时开展提醒式教育,对党员干部提出普遍要求或点对点提醒。同时,该县还先后出台了长武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禁酒、禁赌、禁谣、禁止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规定,制订了《长武县治理领导干部“不作为、慢作为、滥作为”行为问责办法(暂行)》、《长武县干部违规违纪记分管理办法(试行)》,努力打造廉政“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