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县纪委立足全县检监察干部队伍实际,进行“把脉问诊”找“病因”,“对症下药”去“病根”,围绕“四个着力”,下狠势、出狠招、用狠劲,有效破解了“灯下黑”难题。今年以来,全县立案查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案件2件,处分2人,达到了检监察干部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
着力解决精神“缺钙”问题。采取“一学二训三考四警示”的方式,深化学习教育,提升理论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一学:研读“学思践悟”专栏文章,做到原文通读、先学先懂;开设“夜校微讲堂”,利用每周三下班后半小时,围绕工作中应该掌握的一些党纪、法规、制度以及典型案例,由机关干部以“微分享”的形式,通过现场提问竞答、备课主讲、编排排小品等,促进干部在短时间内获得新知识,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微讲堂18期。二训:每半年对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开展1次轮训,每季度集中对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培训1次;同时,利用淳化大讲堂、岗位练兵、邀请专家讲授等形式,提升广大纪检干部履职能力。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各类培训20余场次,受训人员达600余人次。三考:去年10月份,探索建立《纪检干部理论综合能力测试机制》,每年组织2次理论考试,对6名成绩不合格的干部安排一周集中学习,成绩合格后再重新上岗。四警示:通过印发《廉政资料》、组织全县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赴商州区监狱接受警示教育、观看警示片、短信提醒等方式,为纪检监察干部打上了“预防针”,注射了“清醒剂”。
着力解决制度“缺位”问题。着力强化制度建设,不断让制度笼子扎的更密、更牢。一是实用。坚持问题导向,制定问题线索集中管理、集中排查和处置办法,建立常委联系点、请示报告、保密等制度12项,针对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研究,更新充实完善8项,填补了《问题线索管理》等制度建设的空白,破解了制度“缺位”。二是常用。为了不让制度当摆设,成为纸上谈兵。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用制度约束干部行为,不论大事小事,一律按规矩办、按制度办,推动制度约束的常态化。三是管用。坚持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针对办案力度不大、工作滞后的7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进行了集中约谈,对个别遵规守纪不严、作风漂浮等纪检干部进行了处理,树立制度权威,改变了把制度当做“稻草人” 、纸老虎的怪象。
着力解决监督“不力”问题。创新监督方式,实施“人盯人”监督,由调查组组长负责,组内成员进行相互监督、提醒。实施“背靠背”监督,每次办案随机搭配人员,实时调换任务,防止办案人员对某项调查的绝对话语权。采取民意测评、召开座谈会、设立监督举报点、发放举报漫画图册等方式,征询各类意见建议3类28条;同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方式,自觉接受群众举报投诉,确保对纪检监察干部8小时以内工作、8小时以外生活监督“全覆盖”。累计接到反映纪检监察干部信访举报件7件。建立违纪违规线索主动函询制,由县纪委信访室主动向其他部门征询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规线索,力促纪检干部监督“全覆盖”、“ 无死角”。截止目前,已开展违纪违规线索征询3次,发出征询函7份。
着力解决查处“不严”问题。坚持“执纪者务必严守党纪国法,执纪者违纪违法更要严肃处理”的原则,把纪律挺在前,以“零容忍”的态度,下决心清理“害群之马”。一是抓早。针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通过集中谈话、一对一提醒约谈,早打招呼、早提醒,从而达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的效果。累计对全县12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进行了提醒约谈。二是从快。坚持快查快结,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第一时间查处。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在办案中,违规接受吃请,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三是从严。针对纪检组长党某在查处案件中,徇私舞弊、失职渎职,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同时,对不适合在纪检监察岗位工作的6人,作出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