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办案人员不足、动力不够、能力不强、不高等问题,今年以来,秦都区纪委问诊把脉、对症开方,有效提升了基层纪检组织自主办信办案工作水平。上半年,全区共立案20件,同比上升150%;结案20件,同比上升150%。给予党政纪处分35人,同比上升285%;街办纪工委实现自办案件7件,占35%,同比上升200%。
一是开“协作”方,破解办案“人员不足”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案件协办机制和案件线索管理制度》,加强与检察、法院、公安、审计等部门的协作,先后召开协调会议2次,移送问题线索8条,形成联审监督、协作办案的整体优势。推行办案分片协作机制,完善线索管理及办案工作制度,实行纪委常委包抓联系责任制,在全区筛选、抽调纪检干部,组成协作办信办案人才库,将全区12个街办划分为5个办案协作区,分别由一名区纪委常委负责联系,督促指导街办纪(工)委自主办信办案。当基层纪检组织遇到复杂疑难案件时,由区纪委统筹协调各片及片内办案力量进行联查联办,实现人员互补、资源共享。
二是开“考核”方,破解办案“动力不够”问题。完善基层纪工委、纪检组案件查办工作考核机制,针对基层不愿办案、不想办案的问题,严格实行查办案件月通报、季讲评制度,明确规定半年没有案件的,对纪委书记进行警示提醒;全年没有案件的,在全区通报批评,并对纪委书记进行组织调整。提高街办纪委自办案件量在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中的分值权重,年底通报考核结果,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排名靠后的纪工委书记进行约谈,对办案不力、压案不办、瞒案不查的严格责任追究,倒逼其主动办案。上半年,对2名“零案件”单位的纪委书记进行了约谈,进一步夯实了办案责任,激发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办案的积极性。
三是开“培训”方,破解办案“能力不强”问题。实施综合教育培训,采取请回来、走下去、送出去等方式,提升基层办案能力。“请回来”面授技巧,选派基层纪检干部到区纪委案件室跟班学习,以案代训,跟案锻炼。举办培训班、业务知识讲座、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优化办案人员知识结构。先后邀请省、市纪委相关室主任专题对全区纪检监察系统讲授查办案件、信息宣传、信访举报业务知识三期,共培训干部500余人次。“走下去”示范指导,实行区纪委常委和案件室定点联系基层纪委制度,对基层纪委案件查办工作提供指导和咨询。组织区纪委办案骨干深入一线,现场传授线索收集甄别、谈话取证、性质认定等知识,使基层办案人员在调查过程中能把握关键,抓住重点。“送出去”开阔眼界,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中省市举办的案件业务培训,选派一线办案人员到省、市纪委跟案锻炼。今年选派2名人员到省纪委跟案锻炼,7人次到市纪委跟案锻炼。同时,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组织模拟谈话、笔录制作、情景办案等活动,举办党纪条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测试,丰富了办案技巧和方法。积极探索“上挂下派”制度,开展跟班轮训活动,先后选派12名街办纪工委书记、29名部门纪检组长到区纪委机关参与信访办案,下派机关4名干部到街办指导开展工作,通过以案代训、现场练兵、交叉办案等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办案能力和水平。
四是开“程序”方,破解办案“水平不高”问题。针对基层办案案件质量不高的问题,制定了《规范信访举报和案件线索受理工作管理办法》、《案件办理工作程序若干规定》和《纪检监察人员办案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工作制度,编印了《党的纪律知识读本》、《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实用手册》、《查办案件业务知识汇编》,对案件的初核、立案、处理、移送等各个流转程序进行了规范。严格实行查办案件工作街办区代审制度,加强对基层办案的协查、协办和督促、指导,从办案程序、调查笔录、证人证言、处分定性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案件质量。依托金纪工程,设立独立办公室,每月及时准确录入案件办理信息,通过内网上报市纪委审查,确保了案件信息的安全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