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是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执纪机关义不容辞重要责任。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切实履行保障责任,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主动融入、积极策应。新一届县纪委领导班子在认真调研基础上,按照“三问三解”活动的安排部署,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大接访”、“大下访”、“大提升”活动,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机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县情的社会管理新路子。
一、“大接访”解民忧纾民怨。在全省率先开通走千里路、访百家事的“民情直通车”,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开通服务群众的“招手停”,巡回下访到农户。针对山大沟深,群众来访不便等实际,我们专门购置一辆巡访面包车,在车身喷印“永寿县民情直通车”、“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字样,定期巡回镇区村组,倾听群众呼声,为民排忧解难。打造群众投诉的“快车道”,免费信件惠百姓。对寄往县纪委的信件,邮政局免贴邮票并由专人送达,县纪委按季结算邮资。开启群众举报的“800”,免费电话听民声。开通了800-840-8020免费举报电话。设立群众投诉的“秘书台”,电子邮件传民意。开通“永寿民情直通车网站”,开辟了政策咨询、生活求助、投诉举报、热点追踪等栏目,“一站式”受理群众诉求,实现了咨询有回复、投诉有结果、建言有回音、效能有评比。架设联系群众的“宽带网”,网络连通千万家。县镇设立民情直通车办公室,村民小组设信息员、村支部设纪检员、乡镇配专职纪检干部,形成了四级信访网络,收集民情、畅通民意。同时,建立“四访”机制:上门家访,对信访问题多发地、有苗头性信访问题的重点区域,组织相关部门、单位深入一线,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定点接访,定时定点到镇区、村组巡回接访,当面倾听群众反映,直接答复有关问题,解决问题在基层;重点约访,对重大信访问题,主动约请来访人了解情况,妥善处置和解决疑难问题和复杂矛盾;定期回访,定期到反映问题的群众家中回访,了解处理落实情况,实现了与群众的“零距离”,群众信访的“零负担”,提高了群众参政议政、反映诉求、民主监督的积极性。“民情直通车”启动以来,先后巡回下访12个镇区249个村,接待群众5.3万多人;收集民情民怨900多条;排查矛盾纠纷381件,调解369件;立结案214件,处分236人。
二、“大下访”听民声顺民意。开展“民情大调查、民生大走访”活动,党员干部组成15个工作组262个工作队,深入村组、社区、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重点走访困难户、低保户,了解衣食冷暖;走访农民工、下岗职工,了解就业现状和创业意愿;走访企业老板,了解发展环境。目前已走访群众2.6万多户、企业40多家,发放调查表3.4万多份、征求意见表2万多份,经梳理归纳意见建议19类700多条,帮助群众(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500多个。各工作组对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录入,建立子信息库。县作风办统一收集建立民生档案和信息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了解民情一览无余,掌握民生一目了然。同时建立党员干部包村扶贫长效机制,包扶人员脱离单位工作,一包3年不变,与贫困户“攀穷亲”、“结对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感受贫困生活,净化干部心灵,杜绝走访“一阵风”,帮扶“不彻底”的现象,实现所包村“一年初变,两年大变,三年基本脱贫”。
三、“大提升”转作风惠民生。以“严纪律、转作风、促发展、惠民生”为主题,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以执政能力的大提升,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会风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工作日严禁饮酒的暂行规定》、《禁止干部职工赌博的暂行规定》等制度,全力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八项制度,全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使全县形成了扑下身子“真干事”,雷厉风行“快干事”,知难而进“多干事”,心系发展“干好事”的生动局面。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去年以来,发放城乡低保金2900多万元、五保户供养金119万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2300多万元,救助3200多人,农合参合17.2万人,住院补偿3065.81万元,门诊补偿196.56万元,解除了群众无钱治病、因病返贫等现象。“蛋奶工程”投入606万元惠及2.37万名学生,“两免一补”投入4454.8万元惠及2.48万名学生,解决了学生上学难问题。城镇新增就业7810人,下岗人员再就业642人,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了进一步解决。
文章来源:永寿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