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兴平市纪委针对镇办纪委、部门纪检组执纪审查工作中力量不足、动力不够、能力不强等难题,通过整合资源、深化督导、学用结合,有效发挥基层单位监督执纪问责的主战场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整合资源,统筹调配,破解“力量不足”难题
一是提高增量。结合二轮机构改革,聚焦主业主责,推进“三转”向基层纪检组织延伸,规范基层纪(工)委书记、纪检组组长工作分工,回归执纪问责第一线,截止目前,所有单位都按要求进行了分工调整,累计减少分管工作百余项;配齐配强基层纪检监察力量,给党委、人大、政协派驻纪检组,各单位成立监察室,明确纪检干事,为基层监督执纪问责提供组织保障。二是盘活存量。出台了关于《兴平市纪律审查协作组的通知》,创建协作区履职模式,建立协作组人才库,在协作组内人员力量统一调配,把力量集中到执纪审查一线。工作中,根据市纪委现行责任分工,将全市划分为五个协作组,按照划片管理、突出重点、统一调度、交叉审查的原则,由市纪委统一调配区域审查资源,促进基层执纪审查由“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变,形成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的执纪力量。
厘清职责,强化督导,破解“动力不够”难题
一是强化责任督导。对信访问题线索办理滞后的单位,严格季约谈制度,对履责不严、落实监督责任不力实行“一案双查”。二是强化跟踪管理。制定市属单位纪检组织向市纪委报告工作办法,明确报告方式及报告内容,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执纪审查的同步知情和工作指导。三是强化信访督办。以信访举报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为契机,对全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进行“大起底”,实现对基层执纪审查工作的源头管控;将基层自收信访举报件纳入督办范围,相关材料录入案管系统备案,对自收信访件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四是强化责任追究。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通报制度实施办法》,对被追究监督责任情节较重的组织或个人进行通报并督促整改,以强力问责倒逼责任落地。
学用结合,历练本领,破解“能力不强”难题
一是注重知识更新。针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新手多骨干少、事务多办案少、综合知识多专业知识少的“三多三少”现状,通过组织全市纪检干部业务培训、编制下发办案工作实务手册、依托市纪委门户网站开展“以案说纪”等方式,及时更新基层执纪审查人员知识结构。二是注重实践锤炼。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以案代训和上派下挂活动,注重纵向交流和横向调配,为基层纪检干部提供“战场”,以实战强才干。三是注重传帮指导。充分发挥执纪审查协作市、人才库的“水源涵养”作用,市纪委安排常委分别担任协作区负责人,工作中注重从过去的重部署、压担子向重引导、教方法转变,积极开展业务传、帮、带,努力把执纪审查队伍用活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