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纪委多点支撑 提升作风建设水平
打印

今年以来,兴平市坚持以“改抓促”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治庸提能、治懒增效、治散聚力、治乱正气、治奢尚俭”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咸阳市委《十项规定》,多渠道、大力度抓好作风建设。

一是查摆问题不留死角。坚持全员参与,开门纳谏,立足干部队伍建设和加快发展,各镇办、各部门通过召开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发函或电话征求询问、开展谈心活动等多种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采取个人查、群众提、领导点、互相帮的方式,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找准问题,全市各单位共查找庸、懒、散、乱、奢等五大类32个重点问题,建立了问题台帐,单位和个人都形成了自查材料。

二是解决问题不走过场。围绕查找到的问题,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其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动各单位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人员、时限和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整改。各单位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做到了整改标准、时限、责任“三明确”。全市上下先后为群众办实事120件。针对群众反映的鲁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废气污染问题,市环保局已责令其停产治理,该公司已于4月10日投资1000万元进行停产治理,目前已治理完毕,恢复生产,既保证了企业清洁生产,又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赵村镇政府针对部分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积极协调争取,已为14户群众发放创业资金110万元;庄头镇着眼抗旱保丰收,采取向上争取项目、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投资等方式,发动群众打机井、铺设暗管,解决了5000余亩麦田的灌溉问题。

三是制度建设不做虚功。市委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十项规定》和《弘扬务实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的意见》,并将兴平市委班子内部原有的各项制度进行了归纳梳理,形成了议事决策类、分工负责类、工作协调类、监督机制类、自身建设类等五大类40项制度,并印制了《中共兴平市委内部制度汇编》。针对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十二种突出问题,由我们纪委牵头出台了《兴平市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试行)》,实行责任倒查制度,除加大顶风违纪人员的查处力度外,还严肃追究单位领导直至站所长、科长的责任,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在执纪正风上始终做到不懈怠、不失责。针对暑假期间发生的学生溺水事件,我们及时启动问责机制,教育系统18名相关责任人实施了责任追究,分别给予了警示训诫处理。同时我们在全市公共服务窗口单位推行了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等五项制度。督促指导镇办完善“廉政灶”制度,镇办接待基本上都在“廉政灶”,接待费用同比下降15%以上.坚持每季度召开公共服务窗口单位和执法单位群众满意度测评大会,前两个季度已对位居后六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了诫勉谈话,并责其在电视台表态发言。

四是跟踪督查不留情面。从市委办、政府办、市纪委、组织部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三个督察组,配备了摄像器材,深入全市各大酒店、娱乐场所、饭店等区域开展明察暗访,先后集中检查34次,突击检查26次,对发现违反规定的人和事及时进行严肃处理。与聘请的40名政风行风监督员一道,采取模拟办事、电话查询、录音摄像等方式,对窗口单位的工作态度、工作纪律进行明察暗访,先后发现上班期间纪律涣散、态度生硬等问题3起,当场责令纠错,并对相关单位负责人予以警示训诫。严格公务用车使用管理,重申了公车购置审批程序和要求,建立健全公车节假日集中封存管理制度,今年先后有652辆公车在节假日期间集中封存,市纪委抽查23次,对存在漏报、瞒报、车辆去向不明等问题的7个单位的相关人员给予了警示训诫,并通报全市。


上一条:咸阳市纪委纾民怨解民忧暖民心
下一条:彬县19项公务消费强制使用公务卡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