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多措并举构建领导干部“全天候”监督新格局
打印

近年来,武功县在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强化思路,构建立体式“全天候”监督网络,消除干部监督“盲点”,着力提升干部监督实效性,提高干部监督工作科学化水平。

拓展监督范围,延伸监督触角。紧盯关键少数,注重加强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公开举报电话及电子邮箱,畅通举报邮箱、县委书记信箱、网民留言等举报通道。在去年试点基础上,今年在县级部门全面推行“一把手”“三个不直接分管”,即: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和工程建设项目制度,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加大源头治腐,建立副职分管、正职把关、集体决策、民主监督的新机制。使决策、执行、监督等权力相对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制度和权力约束机制,同时将干部监督的重点下移,加大机关内部监察、监督、审计力度。加强对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的管理监督,并将监督视野拓宽至村、社区领域。

拓展监督渠道,构建联合监督体系。积极推进干部监督全民化,以纪检干部及组工干部为监督主体,建立内部监督信息归口管理制度,分别由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按照各自职能定期整理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到的相关干部监督信息,统一汇总,集中运用;以执法部门为监督主体,确定公安、检察、法院、信访、审计等单位为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实施监督责任分解,通过定期召开干部监督联席会,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形成监督工作合力;以党员群众为监督主体,建立信访、电话、网络、短信等“四位一体”的举报平台,面向社会收集干部监督信息,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生活圈、社交圈的民主化监督。实现由党内监督向党外监督、组织监督向群众监督的延伸,打破了以往相对封闭的监督格局,形成了多方协作、上下贯通的监督合力。

拓展监督手段,前置监督关口。将干部监督的关口前移,由侧重事后惩处转为突出任前预防。严格落实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及公示、谈心谈话等制度,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行干部“任前、任中、离任”常态化监督。建立科级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制定了《关于对新提拔领导干部试行个人重大事项和家庭财产申报备案的意见》,对新提拔的部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和家庭财产收入,并进行重点抽查。一方面,严格执行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掌握了解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共同拥有房产、经商办企业等方面有关事项变化情况。另一方面,将事项报告的行为主体由领导干部本人向其配偶、子女等行为人延伸,内容由工作为主逐渐向领导干部日常生活行为、经济行为延伸,为准确选拔、使用干部提供客观依据,实现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上一条:旬邑县“四个强化”落实监督责任
下一条:永寿县全面启动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