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听一时的抱怨,也要避免无法回头的忏悔。”长武县纪委书记穆伟峰说:“只有高高举起纪律这把戒尺,才能有效地教育警醒更多的党员干部。”
今年来,长武县纪委在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上狠下功夫,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谈话提醒、干部记分管理等措施,创新实化细化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挺纪在前,把“好同志”与“阶下囚”之间的“真空地带”打造成“带电”的缓冲区。
谈话提醒“不和气”:动真碰硬不含糊
长武县一位科级干部张小强(化名)说:“接到谈话提醒通知,心里就发怵。见了面,领导开门见山直指问题。”有群众反映他6月份高考过后准备违规给孩子办“谢师宴”,被县纪委同志谈话提醒后,他马上叫停了“谢师宴”。“违反纪律和规矩的事儿,一概不能办!”他说。
像这样的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在长武县已成常态。长武县的谈话提醒在敞开心扉的交流中教育人、挽救人,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长武县通过建立多层次提醒谈话函询体系,切实把严明纪律纳入主体责任范围,体现在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之中,对发现的问题抓早抓小,着力构建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道防线。凡镇办和县直部门落实主体责任不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滞后的,提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党政一把手进行提醒谈话,传导压力。截至目前,已有5名党政一把手被约谈。针对少数党政部门履职不到位、出现“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委托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促其改进工作。今年4月,对2015年度“三公”经费不降反升的12个镇办、部门,委托县委、县政府各分管领导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谈话。对反映党员领导干部轻微违规问题,县纪委将监督执纪关口前移,交办问题线索,责成单位主要负责人先行谈话,督促相关责任人认清问题、改正错误。截至目前,县纪委共开展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65人次,约谈部门领导及中层干部21人次,发送函询单17份,提出意见建议42条。
生活会“掏心见胆”:磨快批评“利器”
“因为工作态度问题,我前几天刚被县纪委领导约谈了。作为一名负责人没起到表率带头作用,是我失职。”近日,长武县某局的民主生活会上,该局一名干部正在作自我检讨。
有群众反映他对待群众态度不好,不能满足诉求。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被约谈后主动要求在民主生活会上做检讨。
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之一,就是“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我们的批评利器是否钝了?辣味十足的批评能坚持吗?
长武县是这样做的:对党员干部出现带有共性违纪苗头或倾向性问题的责令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督促其查摆问题,重点剖析,开展深刻批评与自我批评,真刀真枪、揭短亮丑,动真碰硬、出汗排毒。
“后半篇文章”马虎不得。长武县纪委通过台账式管理、随机性抽查等方式,跟踪督导民主生活会上查摆问题的落实整改。今年以来,利用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453人次。
记分管理:让“小错误”摊上“大事情”
长武县通过出台《干部违规违纪记分管理办法(试行)》,在批评教育与党政纪处分之间的过渡地带设置了红色警戒区,用制度的形式有效防止违规事件演变为违纪案件,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党员干部画出纪律红线。
该《办法》对干部违纪受处理进行记分管理,从通报批评或约谈记1分到撤销党内职务记12分不等,以一个自然年为周期,累计达到6分以上(含6分)的,对其进行预警,累计达到12分的实行“下课”问责。
长武县干部李某上班期间因私外出被县纪委通报批评,其“廉政驾照”被记了1分。“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个小人物,偶尔被通报批评对自己没有大的实质性影响。”李某说,自从被扣分后,他对工作纪律格外重视,就怕再被扣分触及“下课”红线。
制度实施以来,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记分99人次。对于记分累计达到6分以上(含6分)的4名现任实职领导干部,进行了提醒谈话。目前尚未出现达违规违纪计分达到12分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