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份,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根据省、市纪委关于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的总体要求,咸阳市三原县县委率先在全市推行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管理工作。按照“探索试点、全面开展,突出重点、巩固深化,规范引导、健全完善”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步骤,从2010年起该县县委连续四年在年初,分别制定出台了《三原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管理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和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管理的实施意见》、《三原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常态化管理实施方案》四个指导性文件,提出了“123456”的工作思路,即:围绕构建标本兼治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一主线;抓住风险查找和风险防控两个关键;突出明确权责、预警提示、监督制约三个重点;健全教育、制度、监督、防控四项机制;达到履职有标准、教育有载体、防范有措施、监督有责任、问责有依据五个目标;做到落实工作机构、工作流程、内控体系、管理制度、具体措施、责任追究办法六个落实。2011年5月份,该县纪委配套出台了《关于实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项目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在实施风险点全面防控的基础上,创新引入项目化管理的理念,将廉政风险转化为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具体项目,突出加强对权力相对集中、资金流量大、工程建设项目多、与群众利益密切的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专项防控。制度推行以来,坚持每年按照“风险排查、风险评估、风险防范、风险管理、防控考核”五个工作环节循环推进。截止目前,全县共有8000名党员干部参与查找廉政风险,累计排查出单位、股室和个人风险23603个,制定风险防控措施32030条,编制《廉政风险防控手册》78册,绘制重点岗位职权流程图506个,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592项。三年多来,该县边学习、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初步构建起了“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具体,制度管用、预警及时,监控严密、处置有力”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管理体系,制度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提高了党员干部廉政意识。该县通过开展风险点排查,对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警省、自我提高,使其晾出了权力“家底”,知道“危险”,不敢“冒险”,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坚持把推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管理与岗位廉政教育相结合,通过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利用重大节日发送廉政手机短信、每周五举办“纪检课堂”等形式,有的放矢的开展廉政风险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抗风险”能力;与加强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基层站所办事公开相结合,全面公开岗位职责、权力依据、运行流程、行使结果。特别是在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省委实施意见、市委“十项规定”出台后,该县县委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对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厉行勤俭节约等9个方面,细化作出了22条具体规定,并从2013年2月起至6月底,利用半年时间在全县开展“改作风、抓落实、优环境、促发展”主题活动,集中整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赌、奢、梗等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明查暗访、突击抽查、媒体曝光等方式,强化督促检查,干部纪律作风明显转变。
二是维护了广大群众切身利益。该县坚持将粮食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家电下乡补贴、扶贫救济、农村低保、合作医疗等10多个群众普遍关注的强农惠农项目作为风险防控的重点,坚决防止和纠正了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县民政局在低保政策落实过程中,重点针对基层可能出现的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对低保对象把关不严的风险,制定了“一评议、二公开、三审核”的工作机制,即:村民代表评议;村委会张榜公示,民政局审批公示;村委会初审,镇民政工作站复审,民政局把关审批,目前全县14个镇(发展服务中心)208个村享受低保政策7000多户,每年发放低保资金2800余万元,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渠岸镇在强农惠农资金发放中,由镇纪委事先向民政办、财政所、农办、计生办等涉农重点岗位发出《预警通知单》,并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保障了资金及时安全足额发放到户。县计生局在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工作中,严把“对象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三个关口,通过“直通车”的形式,加强了动态流程监控,避免了冒领现象。
三是确保了工程建设廉洁高效。该县针对工程建设领域资金流量大、审批流程长、环节多、群众关注度高、容易滋生腐败等特点,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引入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通过认真查准找全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了项目引进和建设过程中廉政风险的发生,保证了工程优质、资金安全、干部廉洁和群众满意。陵前镇围绕镇村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采取了“三议三公开”的防控措施,在重点项目落户和建设过程中召开项目协调会、群众代表会、入户座谈会,做到项目内容公开、补偿(筹资筹劳)标准公开、分配(收支)公开,全镇20多个项目建设中,没有发生一起群访性事件。马额镇在西铜高速改扩建 、西黄高速复线工程建设中,针对征地补偿资金发放问题,采取了“3456”的保廉措施,即:做到赔偿标准、分配方案、到户清册公开;清点内容、赔偿标准、分配方案、领款数额必须得到群众认可;清点、结算、分配、资金使用、资金到户必须由镇、村、组把关;项目业主、协调单位、镇政府、村三委会、群众代表、补偿对象六个方面人员必须全部参与,有效防止了项目建设征地补偿环节容易出现的廉政风险,确保了5000多万元的项目征地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发放到户,工程建设过程中无一起违纪违规问题发生。
四是促进了权力公开阳光运行。该县突出把具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审批、行政裁决等重点权力部门和党政部门“一把手”作为防控重点,通过制定完善防控措施,加强跟踪监督落实,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腐败和不正之风的4-SpZlkE)AFcvIE)r%f发生,确保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县国税局根据权力运行轨迹,采取了“制度+科技”的风险防控模式,运用《内控促廉管理信息系统》,对7大类、21个风险事项、53个廉政风险点、102个具体指标,直接输入计算机实行网上实时自动监控,变“人控”为“机控”,及时纠正了税收征管中出现的廉政风险点。县住建局在廉租房分配工作中,严格按照“申请登记—入户调查—初步确认—对外公示”的程序确认保障对象,并根据对象多、住房少的现实情况,采取现场抓阄的办法确定住户和具体的楼层、户型,通过县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县内媒体,对分配环节实行全方位公开, 1000多套廉租房全部分配到户,杜绝了住“人情房”现象的发生。陂西镇在加强政府采购监管方面,严格“申报、初审、考查签单、采购、报销、保管”六个工作程序,并注重在报销环节,实行财政所长、主管领导、采购人员、镇长“四人联签制”,相互监督,实现了“阳光”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