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乾县坚持以深化政务公开为契机,严格把握五个关口,着力打造“阳光民政”,有力推动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称赞。
该县密切结合实际,严把低保对象初评、分类、民主评议、审核审批和资金管理五关,确保了保障对象准确,保障标准合理规范。一是严把对象初评关。该县严格按照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细则,对全县每次新申请的低保对象,逐镇(社区)逐村调查摸底,详细了解家庭基本情况、收入状况和致贫原因,建立健全农村困难群众档案。结合实地调查,及时对因自然减员和脱贫的3343户7148人退出低保,将符合条件的14229户28193人录入全省社会救助监控系统。二是严把对象分类关。在巩固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和规范化管理成果基础上,重点实施了“分类施保”,对家庭成员有残疾、痴呆或精神病患者,且住房简陋、无劳动能力的户核定为特困户,将因病致贫或收入在保障线以下的生活困难户核定为贫困户,优先予以重点保障。三是严把民主评议关。坚持低保对象三榜公示制,在审核前将保障对象和标准在各村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然后由各镇(社区)审核后将保障对象分镇(社区)进行公示,再把复核后的保障对象集中实行网上公示,实行民主评议,接受群众监督。凡群众有异议的,经查证属实,立即取消其资格。四是严把复查审批关。对镇(社区)初审确定的保障对象,由县民政部门抽调精干力量,走村入户实地复查,做到镇(社区)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杜绝了优亲厚友、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五是严把资金管理关。实行低保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县财政、民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共同参与监督管理,开通了农村低保资金发放“直通车”,实现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社会化发放,堵塞了截留、滞留或挪用等违规违纪现象,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保障金1426万元,14229户农村低保对象28193人直接受益,初步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文章来源:乾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