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八措施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打印


    为了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信誉最好、回报最快”的投资发展环境,努力把咸阳建成投资创业的“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发展福地”,今年,咸阳市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了“投资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各级各部门按照市上动员大会统一部署,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使整治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得到省上领导的充分肯定,陕西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6月份,咸阳市被评为“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和“最佳投资环境城市”,社会各界对该市投资发展环境满意度大幅提升。整治活动中,该市主要采取以下八条措施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一是夯实工作责任。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上有关领导任组长、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市纪委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宣传组、督查组。每个组根据市上的《实施意见》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职责、计划、方案,做到了机构、任务、责任三落实。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也都成立相应机构,抽调专门人员,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活动有效开展。



    二是营造浓厚氛围。召开咸阳市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企业家座谈会,在听取意见建议的同时,广泛宣传市委市政府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决心和措施;在各大媒体刊登“致全市企业家一封公开信”,公布投资环境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在咸阳日报、市电视台、市门户网、市廉政网开设优化投资环境专题栏目,在陕西日报、咸阳日报等刊登宣传稿件180多篇,电视报道20多次;在统一广场等大型LED屏滚动播出宣传标语50多条;编发活动《简报》20多期;邀请9个县区和部门的27名领导走进市电台“行风热线”直播间,介绍整治活动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措施,并现场解答听众咨询和提问;在全市开展“为优化发展环境献计策”活动,为整治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三是开展明察暗访。市整治办、市纪委监察局对全市环境整治工作多次进行全面检查;对78个市级领导包抓的新签约项目和150个在建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深入一线检查,对19个未开工项目进行重点督查;对干部作风、行政效能、执法行为等多次暗访。对明察暗访中发现的165个问题通报全市,纠正处理,其中纪律处分8人,警示训诫157人。



    四是建立服务平台。制定印发了《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就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思路和目标以及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相关部门还就咸阳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创业服务平台、外经贸企业市场开拓服务平台、融资服务平台、人员培训服务及发展环境监督保障平台建设等八个方面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抓紧落实。



    五是推行便民服务。把便民服务作为优化发投资发展环境的有力抓手,全力推进。市行政服务中心6月份建成以来,设立办事窗口55个,进驻单位27个,集中办理事项115项,受理申请事项3094件,办结2749 件;建成并已运行的县级行政服务中心8个、镇便民服务中心82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280个。便民服务受到各界广泛好评。



    六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制定下发了《咸阳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在上海举办了两期、近百人参加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培训观摩班;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严格规范行政审批程序,积极改革行政审批方式。目前,正在对283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审核清理。



    七是严肃查办案件。1-7月份,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损害和影响投资发展环境案件18件,处理公职人员14人;各级公安机关打掉恶势力团伙23个,破获案件96起,行政拘留17人,处理174人。近期,将选择一批典型案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



    八是强化考核测评。把投资发展环境整治活动作为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年度考核内容之一,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考核内容、具体要求和考核分值。不仅半年、年终对各项具体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打分,而且年底前组织各界代表对整个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公布测评结果。测评排名靠后、发生严重影响优化投资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文章来源:咸阳市纪委  


上一条: 渭城区突出"实、活、严、明"扎实推进党务公开工作
下一条: 永寿烹制“廉政套餐”规范“村官”履职行为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